王小康对“上岸”的执念,始于三年前那个阳光明媚的毕业季。
那时他意气风发,觉得宇宙的尽头触手可及。
三年后,他瘫在廉租公寓的床上,望着天花板上那片日益扩大的霉斑,感觉自己就是那霉斑本身——在阴暗角落里无声无息地蔓延着失败。
手机的震动撕破了房间的寂静。
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短信,屏幕光在昏暗中显得格外刺眼。
恭喜王小康先生通过审核,您己被“酆都民俗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录用为公务员,职级:科员。
请于今日下午3:00前,携带本通知及身份证至南城区槐荫路13号报到。
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酆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王小康一个激灵坐起身,心脏狂跳。
酆都?
他确信自己的报考列表里从未出现过这个地名。
是新型骗局?
还是某个偏远地区为了凑够开考比例而设置的、无人问津的冷门岗位?
但“公务员”三个字,像一剂强心针,瞬间压倒了所有疑虑。
他深吸一口气,**管他呢!
就算是去神农架研究野人社会关系,只要带编制,他就去!
**下午两点五十分,他站在槐荫路13号门前。
一栋灰扑扑的三层旧楼,安静得像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门旁的铜牌字迹斑驳,但酆都民俗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几个字依稀可辨。
奇怪的是,明明烈日当空,这栋楼周围却透着一股渗入骨髓的阴凉,仿佛一个无形的结界将喧嚣与热气都隔绝在外。
他推开门,内部光线晦暗,空气里弥漫着旧书和……某种类似香火熄灭后的清冷气息。
一个身材壮硕得不像话的汉子正趴在前台,用两根胡萝卜般粗壮的手指,异常笨拙地戳着一台老式CRT显示器的键盘。
那汉子闻声抬头,王小康心里一咯噔——这位同事的长相,未免也太“接地府”了:标准的国字脸,铜铃眼,鼻息粗重,总让人觉得他额头上该有一对犄角才算完整。
“你、你好,我是来报到的新人,王小康。”
“哦!
新人!
你可算来了!”
汉子声如洪钟,震得王小康耳膜发痒,他咧嘴露出一个堪称“憨厚”的笑容,“俺叫牛猛,主任等你半天了,跟俺来。”
他站起身,**那顶用来遮挡额角的棒球帽檐压得极低,袖口卷到小臂,露出小麦色皮肤下隐隐泛着的、地府鬼差特有的青灰色质感。
**跟着牛猛走在幽深走廊里,脚下的老木板吱呀作响,像是无数亡魂在低语。
两旁办公室门紧闭,静得只能听见他自己的心跳和牛猛沉稳如闷雷的脚步声。
“牛哥,咱们这儿……具体做啥业务?”
“业务?”
牛猛挠了挠他那硬得扎手的板寸头,“就是处理些……民俗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
他似乎在努力搜寻合适的词汇,“比如帮一些舍不得走的‘老物件’,办理去该去地方的手续。”
“老物件?”
王小康心里的嘀咕变成了擂鼓。
主任办公室的门开着。
一个穿着笔挺中山装,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温文尔雅的中年男人正在泡茶,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感。
“王小康同志?
欢迎。
我是谢必安。”
男人笑容和煦,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谢主任好!”
王小康赶紧鞠躬,心里稍微安定。
领导看起来正常多了,像个学识渊博的学者。
谢必安简单看过他的材料,从抽屉里拿出一部造型古怪、触手冰凉的黑色终端递过来:“手续没问题。
这是你的工作终端,具体任务,它会下发。
牛猛会带你熟悉流程。”
王小康接过终端,屏幕瞬间亮起幽绿的光:员工:王小康,工号:744权限:初级引渡员今日任务:引导目标‘张伟’(编号:740)完成往生登记。
地点:市图书馆三楼自习区。
状态:未处理。
引渡员?
往生登记?
王小康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
他抬头,看看微笑的谢主任,再看看门口那位脑门仿佛要顶出角的牛猛。
酆都……引渡往生……一个冰冷的事实砸穿了他所有的侥幸心理。
这哪儿是上岸。
这他妈是首接潜到**阴间**了!
恐慌只持续了三秒。
紧接着,一个更强烈的念头占据了他的大脑:**五险一金!
编制!
稳定的未来!
**为了这个,别说给地府打工,就是给阎王当文秘,他也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