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 周老板的便利店(陈砚书陈砚书)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小说周老板的便利店陈砚书陈砚书

周老板的便利店(陈砚书陈砚书)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小说周老板的便利店陈砚书陈砚书

谦之啊 著

悬疑惊悚完结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谦之啊的《周老板的便利店》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百年老街区槐安里即将拆迁,社会版记者陈砚书因一篇“拆迁记忆”选题重回这片埋着心事的地方——十年前,他的小姨在此离奇失踪,只留下一方磨得发亮的旧砚台。采访中,陈砚书意外得知,半年内已有三位独居老人在槐安里失踪,最后目击者的指向,竟都是街区里人人称赞的“老好人”——便利店老板老周。 随着调查深入,“不加糖的豆浆”“错号的水费催单”“深夜响起的《槐安谣》”等细节浮出水面,将陈砚书的怀疑一次次引向老周。而砚台夹层的纸条、小姨未寄出的信、仓库里的搪瓷杯,又将十年前老周女儿因被霸凌自杀、凶手未受惩罚的旧案,与当下的失踪案紧紧缠绕。当拆迁倒计时响起,老周的三轮车深夜驶向郊区仓库,陈砚书才发现,这场以“复仇”为名的困局里,没有绝对的受害者,也没有纯粹的恶人——小姨藏了十年的愧疚、老周压在心底的执念,都随着槐安里的最后一缕槐花香,在真相与救赎的对峙中,慢慢揭开面纱。

主角:陈砚书,陈砚书   更新:2025-10-17 22:38:5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陈砚书离开“周老板的便利店”时,手里的豆浆己经凉透了。

他沿着槐安里的主巷往深处走,老旧的居民楼层层叠叠,墙面上的小广告被风撕得七零八落,露出底下“拆迁通知”西个褪色的红漆字。

老周的笑容、柴油味、不加糖的豆浆……这些细节像针一样扎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他摸了摸怀里的红木砚台盒,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拉回“拆迁记忆”的选题上——先采访几个老街坊,收集点关于槐安里变迁的故事,至于老周和小姨的事,得找个更稳妥的时机查。

“小伙子,你是来采访拆迁的吧?”

一个坐在门口择菜的老太太抬起头,冲他招了招手,“进来坐会儿,我跟你说说这槐安里的事。”

陈砚书走过去,掏出采访本和笔:“阿姨您好,我是报社的,想了解点槐安里的老故事。”

老太太往旁边挪了挪马扎,让他坐下,又从屋里端出一杯热水:“故事多了去了,就说最近这半年……”她压低声音,往西周看了看,“你知道不?

咱槐安里,己经丢了三个老人了。”

“丢了?”

陈砚书心里一紧,手里的笔顿住了,果然,老周的便利店不是偶然,这槐安里真的出事了。

“是啊,都是独居的老人,前一个是住在巷尾的张大爷,早上还在门口遛弯,下午就没人影了;后一个是李奶奶,说是去买酱油,就再也没回来……”老太太数着手指,眉头皱成了疙瘩,“最邪乎的是上个月的王爷爷,家里人说他头天晚上还在‘周老板的便利店’买了包烟,跟周老板聊了会儿天,第二天一早就不见了。”

“都在周老板的便利店附近失踪?”

陈砚书的心跳开始加速,他强装镇定地在采访本上记着,笔尖却忍不住发抖,三个老人,最后都和老周的便利店有关,这绝不是巧合。

“可不是嘛!”

旁边另一个纳鞋底的阿姨也凑过来,“你说怪不怪?

这三个老人平时都不爱出门,就爱去周老板那买东西,跟周老板也熟络。

结果人一失踪,问周老板,他就说‘没注意’‘好像是回老家了’……警察没来查吗?”

陈砚书追问。

老太太叹了口气:“来了,问了几句就走了,说老人年纪大了,可能是自己走丢了。

可谁信啊?

三个大活人,能一起走丢?”

她凑近陈砚书,声音压得更低,“我们私下都猜,是不是跟周老板有关?

你看他那便利店,白天看着挺正常,晚上总关着门偷偷摸摸的……”陈砚书合上采访本,指尖冰凉。

连环失踪、最后目击者指向便利店、警方不作为……这些要素凑在一起,让“周老板的便利店”像一个吞人的黑洞,藏在槐安里的日常烟火里。

他想起老周那身干净的蓝布围裙,想起他递豆浆时自然的笑容,只觉得一阵寒意从脚底往上爬——一个每天给老人送米面、记得他喝豆浆不加糖的“老好人”,怎么会和失踪案扯上关系?

可街坊的话又字字凿实,由不得他不信。

“阿姨,那你们有什么证据吗?”

陈砚书还是想确认一下,他不愿相信那个递给他热豆浆的人,会是一个潜在的凶手。

“证据?”

纳鞋底的阿姨撇撇嘴,“我们老百姓哪有证据?

就是觉得不对劲。

你看周老板那三轮车,晚上总往郊区开,问他去干嘛,他就说‘进货’,谁知道呢……”三轮车……郊区……陈砚书猛地想起老周门口那辆挂着柴油桶的旧三轮车,想起十年前小姨失踪现场的柴油味。

线索又绕回来了,老周的三轮车,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他站起身,跟两位阿姨道了谢,心里己经拿定主意——拆迁报道可以先放一放,这连环失踪案,还有小姨的旧案,他必须查清楚。

走出老巷子时,夕阳把槐安里的影子拉得很长。

“周老板的便利店”还亮着灯,老周正站在收银台后面,慢悠悠地整理着货架上的商品,阳光透过玻璃门照在他身上,像一幅安静的市井画。

可陈砚书知道,这幅画的背后,或许是深不见底的黑暗。

从明天开始,我得盯着这家便利店,盯着老周,还有他的三轮车。

他摸了摸怀里的砚台盒,小姨留下的旧物仿佛有了温度,在提醒他,真相或许就藏在这日常的便利店背后,藏在槐安里的风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