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史海扬帆”历史知识竞赛只剩最后两天,学校图书馆的自习区被参赛选手占去了大半。
贺明屿抱着一摞厚厚的史料刚走到门口,就看见靠窗的位置围坐着三个熟悉的身影——谢秋宛正低头圈画资料,宋然趴在旁边转笔,而本该在广播站练主持的纪烨,居然也搬着凳子凑在桌边,手里还拿着本写满串词的笔记本。
“哟,屿哥来了!”
宋然第一个抬头,挥着笔朝他喊,声音不大却足够清亮,引得周围几个同学看过来。
谢秋宛闻声抬起头,目光在他怀里的书堆上顿了顿,主动往旁边挪了挪,腾出半个人的空位:“这里有位置。”
贺明屿快步走过去,把书放在桌上时才发现,谢秋宛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着历史事件时间线,重要节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连“靖康之耻”的细节补充都附了参考文献。
他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谢秋宛像是察觉到他的目光,指尖轻轻敲了敲笔记本:“有些冷门知识点容易混淆,这样记会清楚些。”
“我这儿刚好有份前世——”贺明屿话说到一半连忙改口,“我整理的冷门史料汇编,里面有安史之乱相关的地域考证,可能对你有用。”
他从书堆里抽出一本装订好的活页纸递过去,封面上“贺明屿整理”五个字写得工整有力。
纪烨凑过来扫了一眼,夸张地吹了声口哨:“贺学霸这是把图书馆搬回家了?
不像我,整天被主持稿缠得头都大了,刚才还在跟秋宛请教‘文景之治’的核心内容,免得比赛时念错闹笑话。”
他晃了晃手里的主持稿,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几个历史术语。
刘梵这时才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抓着两杯冰可乐,把其中一杯塞给贺明屿:“刚去教务处领竞赛号码牌,顺便给你们带的。”
他看向谢秋宛和宋然,挠了挠头,“本来想多买两杯,结果小卖部只剩西杯了。”
“没事,我不爱喝甜的。”
谢秋宛笑着摆手,宋然却一把抢过刘梵手里的另一杯,吸管戳进去嘬了一大口:“我替秋宛喝!
刘梵你可真够意思,知道我复习得快中暑了。”
刘梵被她的举动逗笑,耳根微微发红,转身去角落里的自动贩卖机买矿泉水。
几人凑在一起复习的氛围格外好。
贺明屿擅长梳理历史事件的逻辑关联,他用思维导图把“丝绸之路的发展脉络”讲得条理清晰,连纪烨都听得频频点头;谢秋宛则对古文史料的解读格外精准,碰到“《史记》中的人物评价”这类题目,总能引经据典说出独到见解。
傍晚时分,图书馆要闭馆了,几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走出图书馆时,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纪烨突然提议:“明天赛前彩排,你们早点来礼堂,我带你们熟悉一下抢答器的操作,听说那玩意儿灵敏度特别高,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没问题。”
贺明屿一口答应,目光落在谢秋宛身上,“我明天早上顺便带两份早餐,你爱吃的豆沙包和豆浆,对吧?”
谢秋宛愣了一下,随即轻轻点头,耳尖在夕阳下泛着淡淡的粉色——上次在图书馆分享资料时,她随口提过一句自己早餐的喜好,没想到他居然记在了心里。
分开时,宋然拉着谢秋宛走在前面,故意放慢脚步,回头朝贺明屿挤了挤眼睛。
贺明屿站在原地,看着谢秋宛的背影,手里的史料汇编还残留着她指尖的温度。
他低头看了眼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明天的日程提醒——除了赛前准备,还有一条特别标注:“记得买热乎的豆沙包”。
这一晚,贺明屿躺在床上,没有像前世那样熬夜打游戏,而是把竞赛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书桌上的竞赛号码牌上,号码是“03”,和谢秋宛的“02”紧紧挨着。
他嘴角忍不住上扬,这一世的竞赛,他不仅要赢,还要让这段缘分,有个完美的开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