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街的清晨是被吵醒的。
不是鸡叫,不是早市,是一辆军绿色征兵宣传车——车顶喇叭嘶吼着《大夏战歌》,音浪撞在两排老楼之间,震得晾衣绳上的背心都在抖。
“……星河引航,前路浩荡!
信念如磐,步履铿锵!”
于皓被吵醒时,正梦见雷大勇在冰湖上喊他:“子骁!
鸭脖别点辣——”梦断在一声喇叭尖啸里。
他骂了句脏话,翻身坐起,汗湿的背心黏在竹席上,“刺啦”一声撕开。
窗外,宣传车停在卤味巷口,车身上贴着鲜红标语:“好男儿,当兵去!”
一个穿迷彩服的士官站在车斗,举着扩音器,脸晒得像酱鸭。
“南江街的兄弟们!
国家需要你们!”
于皓心里堵得慌。
说要用人?
早咋没见提提咱的难处!
阿鬼妹妹的药得省着吃,怕吃完了续不上;他妈咳得厉害时,连口热粥都没人煮,只能自己硬撑着起身。
咱这底层人过的日子,全是这些熬人的细碎,谁又真能体会?
他趿拉拖鞋出门,巷子里己围了一圈人。
几个半大孩子追着车跑,伸手摸轮胎;老头摇蒲扇,嘀咕“又来骗娃”;沈西海靠在钱庄门口,金链子晃得刺眼,眼神却冷得像冰。
士官看见于皓,眼睛一亮——这身板,这疤,天生当兵的料。
“这位兄弟!”
他跳下车,大步走来,“一看就是练家子!
考虑参军吗?”
于皓没理他。
径首走向卤味摊。
母亲己在剁鸭脖。
“咔嚓、咔嚓”,刀声压过喇叭。
她围裙上沾着昨夜没洗掉的血点,手背青筋比昨天更显。
“吵死了。”
于皓说。
“吵不死人。”
母亲头也不抬,“老刀说,今天要五十斤。”
于皓皱眉:“他疯了?
谁吃得了五十斤?”
“他开食堂。”
母亲刀尖一挑,鸭脖入锅,“收退伍兵。”
于皓一愣。
退伍兵?
南江街除了他,谁还当过兵?
士官跟过来,递上宣传单:“兄弟,真不考虑?
北境缺人,津贴翻倍,还有……北境?”
于皓打断他,接过单子,扫了一眼,“冻死人的地方,谁去?”
“英雄去。”
士官笑,“你这样的。”
于皓把宣传单揉成团,扔进潲水桶。
“老子不是英雄,是混混。”
士官不恼,反而压低声音:“沈西海上周在派出所做了笔录——说你持械伤人,情节恶劣。”
于皓眼神一冷。
“但如果你参军,”士官拍拍他肩,“案底可以‘技术处理’。
北境需要能打的,不在乎过去。”
于皓没说话。
他看向钱庄门口——沈西海正对他举杯,茶杯里泡着枸杞,笑得像条盘着的蛇。
原来在这儿等着。
母亲突然咳嗽起来,这次没压住,一声接一声,肩膀剧烈起伏。
她用手背死死抵住嘴,指节发白。
于皓心头火起,转身对士官:“滚。
别在我妈摊前晃。”
士官耸耸肩,退回车上。
喇叭又响起来,这次换了一首。
于皓蹲在摊子边,从冰柜摸出酸梅汤。
罐身冰凉,贴着掌心,却压不住胃里那股火。
他抬头,目光无意扫过对面三楼——一扇窗半开,白纱帘被晨风吹得微晃。
窗后,站着个穿白衬衫的女人。
她没看宣传车,没看人群,就盯着卤味摊——盯着他。
但这次,他看清了:她手里拿着一块银灰色平板,屏幕亮着。
左手托着一个微型长焦镜头,镜头正对着他。
屏幕上,他的头像被红框锁定,旁边滚动着小字:“目标ID:于皓|身高182|体重78|左肩旧伤|暴力倾向:高”于皓眯眼。
女人迅速后退一步,隐入阴影。
只留下窗台上一盆薄荷,叶子在风里轻轻颤。
他收回目光,拧开酸梅汤,灌了一大口。
大夏军研所?
AI战术组?
呵,又一个“国家”的眼睛。
中午,阿鬼来了。
脸色比昨天更灰,眼窝深陷,走路打晃。
“哥……”他声音发虚,手抖得连烟都点不着,“沈西海……他找我了。”
于皓没说话,递给他打火机。
阿鬼点着烟,猛吸一口,呛得咳嗽:“他说……说我妹的病历,他拿到了。
白血病,晚期……需要骨髓配型……”他眼泪掉下来,“他还说……说你打人的视频,他剪好了。
标题都想好了——《南江街黑社会头目持械伤人》……要发抖音、微博、本地论坛……”于皓手里的啤酒瓶“咔”一声捏紧,指节发白。
“他说……”阿鬼声音越来越小,“如果你不走,就把我妹送进黑诊所……他们说……能‘处理’掉……还便宜……他敢。”
于皓声音低得像磨刀。
“他敢!”
阿鬼崩溃大哭,“他说……你要是敢动他,视频立刻全网爆……你妈摊子会被砸……你会被当成黑社会抓……没人信你!”
于皓没说话。
他想起士官那句“技术处理”。
原来沈西海和军方,早串通好了——一个逼他走,一个给他台阶。
他站起身,走到宣传车前。
士官正收拾东西,见他来,咧嘴一笑。
“想通了?”
于皓没答。
他伸手,从士官手里抽过一张报名表。
纸很薄,印着国徽,边角被汗洇软。
他盯着“政治面貌”那一栏,空白。
“服役地点能选吗?”
“北境优先。”
士官压低声音,“那边……缺疯子。”
于皓笑了。
疯子?
他昨晚梦见自己在冰湖上砍人,血喷出来蒸成白雾——可不就是疯子。
他掏出皱巴巴的身份证,递给士官。
士官接过,扫了眼名字:“于皓?
好名字。
霍去病字子孟,你字子骁——骁勇善战。”
于皓一怔。
“子骁”——这两个字像根针,猛地扎进记忆深处。
他七岁那年,父亲还没走。
某个雪夜,男人把他抱在膝上,用炭笔在纸上写:“去病字子孟,我儿字子骁。”
他问:“骁是什么意思?”
父亲笑:“马快,刀快,命硬。”
第二天,男人就消失了。
再没回来。
母亲烧了那张纸。
从此,南江街只知于皓,不知子骁。
此刻,士官轻飘飘说出这两个字,像掀开一道结痂十年的疤。
于皓胃里一阵翻搅,左肩旧伤突突跳痛。
他没说话,只是接过笔,手背青筋微微凸起。
填表时,手有点抖。
不是怕,是烦。
烦这命运像条铁链,兜兜转转,又套回脖子上。
填到“紧急联系人”,他顿了顿,写下母亲名字。
电话栏,他空着——他知道,真出事,没人会打这个电话。
交表时,士官拍拍他肩:“下周体检。
别迟到。”
于皓点头,转身回巷。
身后,宣传车发动,柴油味混着卤香,呛得人眼酸。
他没回头。
但能感觉到——对面三楼,那扇窗又开了。
白衬衫女人站在那儿,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动,像在记录什么。
他加快脚步,拐进巷子深处。
母亲还在剁鸭脖。
“咔嚓、咔嚓”,刀声比早上更急。
她没问他去哪,没问填了什么表。
只是在他走近时,把一碗新卤的鸭脖推过来:“吃。
明天体检,别空腹。”
于皓坐下,夹起一块。
鸭脖软烂,骨酥,卤汁咸中带甜——像小时候的味道。
“妈,”他嚼着肉,含糊问,“我爸……是不是死在北境?”
刀声停了。
母亲背对着他,肩膀微微塌下。
过了很久,才说:“他没死。
他逃了。”
于皓没再问。
傍晚,他爬上天台。
南江街的屋顶连成一片,瓦片被晒得发烫。
他坐在边缘,看夕阳把宣传车的影子拉得老长。
对面三楼,窗开着。
白衬衫女人在阳台浇水——那盆薄荷。
她动作很轻,像怕惊扰什么。
但于皓看清了:她手腕上戴着智能表,表盘偶尔闪蓝光;平板放在小桌上,屏幕显示着地图——红点标记着卤味巷。
他点燃一支烟。
烟雾飘向她那边,被风吹散。
他不知道她是谁,为什么看他。
但他知道,从今天起,他不再是南江街的于皓了。
他是北境的子骁——一个被命运和沈西海联手卖掉的疯子。
烟快烧到滤嘴时,手机响了。
陌生号码。
他接起来。
“于皓?”
女声,清冷,像冰镇玻璃杯碰瓷盘,“我是江浸月。
军研所,AI战术组。”
于皓一愣。
“你填的表,我看了。”
她顿了顿,“北境年均气温-18℃,极端-42℃。
风速常超8级——能削骨。
你左肩旧伤,会剧痛。”
于皓握紧手机。
她怎么知道他左肩有伤?
“你不需要英雄。”
她声音很轻,“北境需要活人。
而我,需要你活着回来。”
电话挂了。
于皓握着手机,看对面阳台——女人己进屋,窗关上了。
只有薄荷叶在晚风里轻轻晃。
他把烟屁股摁灭在瓦片上,起身。
巷子里,母亲的刀声又响起来。
“咔嚓、咔嚓”,像在剁断什么。
回到摊子,母亲递给他一个布包:“明早体检,带着。”
他打开——是件加厚冬衣,内衬缝了羊毛,针脚细密。
衣兜里,塞着个红布护身符,绣着“平安”二字。
但于皓认得那布料——是父亲旧军装的边角料。
母亲竟一首留着。
他没说话,把布包塞进背包。
夜深了。
巷子安静下来,只有油锅余温“噼啪”作响。
于皓躺在床上,左肩旧伤隐隐作痛。
他摸出手机,点开浏览器,输入:“北境气候”。
页面跳出一行数据:“年均大风日数:120天|冻伤高发区|建议配备防寒面罩”他关掉页面,望向窗外——对面三楼,灯还亮着。
窗影晃动,像有人在踱步。
他知道,有人在看着他。
而这一次,他不再觉得被监视。
他觉得……被等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