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 北伐遗志:我辅刘谌三造大汉诸葛尚诸葛瞻免费小说完整版_热门的小说北伐遗志:我辅刘谌三造大汉诸葛尚诸葛瞻

北伐遗志:我辅刘谌三造大汉诸葛尚诸葛瞻免费小说完整版_热门的小说北伐遗志:我辅刘谌三造大汉诸葛尚诸葛瞻

城语呢喃 著

穿越重生完结

穿越重生《北伐遗志:我辅刘谌三造大汉》是大神“城语呢喃”的代表作,诸葛尚诸葛瞻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穿越成诸葛亮的孙子,眼看蜀汉将亡,我本可躺平享受最后富贵。 但那天,北地王刘谌在昭烈庙举剑:“我祖父江山,岂可拱手让人!” 我一把拉住他:“殿下,死很简单,但活着,才能灭曹吞吴,三造大汉!” 从此,我们深挖洞、广积粮。 当司马氏以为天下已定时,我大汉龙旗,已插满洛阳城头。

主角:诸葛尚,诸葛瞻   更新:2025-11-07 18:15:3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夜,深沉如墨。

成都丞相府内的哀戚氛围,如同浸透了水的棉被,沉重地压在每一个角落,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白日的喧嚣与吊唁暂时沉寂,只余下灵堂长明灯那一点摇曳的、似乎随时可能被黑暗吞噬的光晕。

诸葛尚躺在偏院的床榻上,睁大着眼睛,毫无睡意。

麻布孝衣粗糙的质感摩擦着他幼嫩的皮肤,带来一种真实的、提醒他此刻处境的不适感。

灵堂前那番近乎僭越的誓言,耗尽了这具年幼身体本就所剩无几的气力,也让他脑海中两股记忆的融合与冲突,变得更加剧烈。

属于“诸葛尚”的记忆,是鲜活的,带着孩童特有的色彩与温度。

祖父离家前,将那把他平日珍爱的白羽扇轻轻放在自己头上,笑着说“阿尚且替祖父保管几日,待祖父归来考校你功课”时的温暖;父亲诸葛瞻板着脸,检查自己书写《出师表》时,那眼中一闪而过的欣慰;还有母亲在灯下为自己缝补衣裳时,那温柔哼唱的、不知名的小调……这些记忆碎片,如同破碎的琉璃,美丽却扎得他心头生疼。

那份对祖父病逝五丈原的纯粹悲伤,如同潮水般反复冲击着他的心防。

而属于另一个灵魂的记忆,则庞杂、混乱,如同一个被强行塞满、然后轰然炸开的图书馆。

无数知识、图像、声音、概念,如同失控的野马,在他意识的荒原上奔腾践踏。

他“看到”铁鸟在云端翱翔,钢铁长龙在大地上呼啸;“听到”关于阶级、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激烈辩论;“触摸”到一种名为“互联网”的、可以瞬间连接整个世界的奇异造物;更“读”到了那些被后世奉为圭臬的篇章——《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以及无数关于农业、冶金、工程、管理的现代知识。

我是谁?

这个哲学性的诘问,在此刻不再是书本上空洞的文字,而是关乎存在根本的、尖锐的痛苦。

他是那个在历史长河下游,扼腕叹息诸葛武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旁观者吗?

还是这个即将在史书上留下“与父俱死国难”寥寥几笔的悲剧人物诸葛尚?

剧烈的头痛再次袭来,他蜷缩起身体,死死咬住下唇,不让呻吟逸出。

不能让人察觉异常,在这个笃信鬼神的时代,一个言行突变的八岁孩童,最好的下场恐怕也是被当作邪祟附体,永世囚禁甚至焚毁。

他必须成为诸葛尚。

不仅仅是占据这具躯壳,而是要真正地、从内到外地,理解、接纳并承载起这个身份所带来的一切——血脉、责任、情感,以及那注定坎坷的命运。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尝试梳理那庞杂的现代记忆。

哪些是此刻能用的?

哪些是必须深藏,等待合适时机才能悄然引出的?

哪些又是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必须彻底摒弃或改造的?

《孙子兵法》与《论持久战》可以相互印证;《齐民要术》中的古法与他记忆中更高效的农业技术可以结合;甚至,那些关于组织动员、基层建设的理论,未尝不能与祖父“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的政策找到契合点……思路渐渐清晰,头痛也略微缓解。

他意识到,自己最大的优势,并非是什么点石成金的仙法,而是这超越时代的“视野”。

如同站在高山之巅俯瞰迷宫,虽然依旧要一步步去走,却早己知道了大致的路径与可能的陷阱。

“阿尚,怎还未睡?”

一个温柔而带着疲惫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诸葛尚心中一凛,迅速收敛了所有外露的情绪,转过头,看到母亲正端着一碗微温的粥,关切地望着他。

在原身的记忆里,母亲是典型的蜀中闺秀,性情温婉,但在家族巨变面前,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

“娘,”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带着孩童的沙哑和依赖,“我……我睡不着,想起祖父……”母亲走近,将粥放在榻边的小几上,轻轻将他揽入怀中。

温暖的怀抱带着熟悉的馨香,瞬间安抚了他灵魂深处的不安与躁动。

这一刻,他清晰地感受到,这具身体对这份亲情的眷恋与渴望。

“好孩子,莫要太过悲伤。”

母亲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努力维持着平静,“你祖父……他是为了大汉,为了先帝的托付……他若在天有灵,必不希望你如此伤恸,坏了身子。”

诸葛尚将头埋在母亲怀里,闷闷地“嗯”了一声。

他知道,母亲的话是安慰,也是这个时代对忠臣孝子最标准的期许。

“你要好好进学,像你父亲一般,将来……继承你祖父的遗志。”

母亲轻抚着他的背,话语中带着无尽的期望,也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忧虑。

武侯之孙,这个名号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压力。

“孩儿明白。”

诸葛尚低声应道,心中那份誓言更加坚定。

他不仅要继承,更要超越,要用另一种方式,走通那条祖父未能走完的路。

喝下母亲带来的粥,身体暖和了些,精神也略微振作。

母亲又叮嘱了几句,才吹熄了灯,轻轻掩门离去。

黑暗中,诸葛尚的感官变得异常敏锐。

他听到府外更夫敲梆的声音,听到远处隐约的犬吠,听到风吹过庭院竹叶的沙沙声。

这一切,都无比真实地告诉他,他就在这里,在公元234年的成都,在季汉的天空之下。

他不再是那个隔着书页感叹历史的旁观者。

他是诸葛尚,诸葛亮的孙子。

五丈原的星辰陨落,但它的光芒,或许真的能以另一种形式,在这锦官城中,重新点亮。

他缓缓握紧拳头,感受着这具身体虽然幼小,却充满生机的力量。

“从明天起……”他在心中默念,“不仅要熟读经史子集,更要开始‘格物’了。”

格物致知。

他要格的,不仅是这个时代的“物”,更是如何将脑海中的宝藏,转化为能够真正“兴复汉室”的力量。

第一步,或许可以从了解这个家的日常,了解府中的一草一木,了解成都的市井民生开始。

他知道,路还很长,他需要时间成长,需要耐心布局。

但方向,己然在灵堂前的那一跪中,确定无疑。

我是诸葛尚。

这个认知,如同磐石,在经历了灵魂风暴的洗礼后,终于稳稳地落在了心底。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