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圣殿永远保持着一种恒定的低鸣,那是亿万规则稳定运行时的和声,是秩序本身的脉搏。对于大多数审查官而言,这是令人安心的背景音,如同母胎中的律动。
但此刻,江敛却从中捕捉到了一丝不谐。
她端坐在数据分析台前,光幕上展开的是过去七个标准日内,发生在不同次级世界的十七起“微小异常”报告。单独来看,它们微不足道,甚至不足以触发圣殿的自动警报系统,大多由底层监测员标记为“待观察”。
S-12区,瞬时重力波动,偏离基准值0.003%,持续时间0.7秒,未发现人为干预痕迹。
L-09世界,光影投射规则短暂失效,特定区域阴影消失1.2秒,后自动恢复。
K-45区数据传输节点,信息包传递出现无法解释的3毫秒延迟,路径清晰,无拥堵记录。
琐碎,孤立,像是精密钟表内部偶尔迸溅出的、无人察觉的微小尘埃。
然而,江敛的指尖在光幕上轻点,将这些“尘埃”的时空坐标输入分析模型。线条连接,参数叠加。当第十七条异常数据被纳入后,模型发出了极其微弱的、几乎被忽略的共鸣音。
一个模糊的、非指向性的模式开始浮现。
这些异常并非完全随机。它们像是一串被巧妙掩饰的足迹,轻盈地踏过规则的边界,留下几不可查的涟漪。没有破坏,没有篡改,更像是一种……试探?或者说,是一种存在于规则缝隙间的、游刃有余的穿行。
江敛冰冷的眸子里,第一次映入了某种超出既定参数的东西。这不是规则紊乱,规则紊乱是系统内部的错误与崩溃,是可以用规则之笔修正的“病症”。而眼下这些,更像是系统之外的存在,轻轻触碰了规则的纱幔。
她调出规则回溯权限,锁定了一次发生在H-03世界边缘的、关于“物质短暂可穿透”的异常记录。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她“看”向那个时间点,那个坐标。
没有能量爆发,没有规则改写的光痕。只有在那短短的一瞬,那片区域的岩石,仿佛忘记了自身的“坚固”属性,允许一片落叶毫无阻滞地飘落而过。如同水波荡开,而后迅速弥合,不留痕迹。
回溯影像中,空无一物。
但江敛的规则感知,却捕捉到一丝残留的、迥异于任何已知规则力量的“气息”。那气息带着一种近乎傲慢的自由,仿佛规则于其而言,不过是可以随意拂开的蛛网。
她关闭了回溯影像,工作区内恢复了绝对的寂静。只有那恒定低鸣的规则和声,依旧在耳畔回响。
可江敛却觉得,这片她赖以生存、绝对信任的秩序之音,似乎被什么东西,极其轻微地,撬开了一道缝隙。
她将分析结果与回溯感知数据加密存档,标注为项目:微澜。风险等级暂定为“低”,但监测优先级,被她手动提升至最高。
光幕右下角,那条关于“流浪猫必须被收容”的规则提案,依旧安静地躺在待审列表里,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冰冷的逻辑光辉。
江敛的目光扫过那条提案,又落回自己建立的项目:微澜档案上。
规则的阴影之下,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无人注视的角落里,悄然生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