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的几年,像一场漫长而喧嚣的奠基礼。
陈序带着一身洗不掉的、若有似无的蔬菜泥土气息和一套内化于心的、冰冷高效的生存逻辑,步入了小学。
校园是另一个形态的“市场”。
这里的交换物不再是蔬菜鱼肉,而是分数、表扬、小红花,以及在同龄人中的地位。
规则更加隐晦,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陈序依旧像那个坐在摊位后的观察者,冷静地分析着一切。
他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新规则。
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参加考试,这些对他而言,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计算”和“交换”。
付出努力(成本),获取分数和老师的认可(收益)。
他做得精准而高效。
他的作业永远工整无误,考试永远名列前茅。
他成了老师口中“省心”的典范,父母在家长会上被频频提及的“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合群”这门功课,对他而言,却比解任何奥数题都难。
课间,同学们追逐打闹,分享着零食和幼稚的秘密,笑声尖锐而鲜活。
陈序通常只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要么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要么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悄无声息地翻开。
那喧闹的洪流在他身边分开,又在他身后合拢,仿佛有一层无形的屏障将他隔绝开来。
他不是被排斥,而是主动选择了一种疏离。
他无法理解那些因为一个无聊玩笑就能笑得前仰后合的情绪,也无法投入那些在他看来规则模糊、效率低下的追逐游戏。
他的乐趣,不在这里。
真正的乐趣,在书里。
家里的空间依旧逼仄。
父母盘下了菜市场隔壁稍大一点的店面,后面隔出一个小间住人,前面开店。
陈序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小书桌,挤在摞放的米袋和油桶旁边。
但这足以让他满足。
他的财富不再是铁盒里的硬币,而是床底下两个硕大的纸箱,里面塞满了书。
来源五花八门。
有父母偶尔从废品收购站按斤称回来的旧杂志和过期刊物,有他从旧书摊上淘来的缺页少封的便宜货,有学校奖励的《新华字典》,还有他用节省下来的早餐钱,小心翼翼在新华书店买下的正版《少年百科全书》。
它们新旧不一,品相参差,却被他同等珍视。
每天放学后,帮父母照看一会儿店面,写完作业,他便迫不及待地钻入那个纸箱里的世界。
菜市场的嘈杂被关在门外,店里弥漫着米面的粉尘气和干货的醇香。
头顶是一盏昏黄的白炽灯,灯光将他埋头读书的身影拉得细长,投在堆满货物的墙壁上。
他的阅读毫无系统,却贪婪无比。
他从《上下五千年》里看帝王将相的权谋与更迭,从《十万个为什么》里探寻宇宙星云的奥秘和细胞分裂的精细,从一本没了封面的《水浒传》里见识江湖的义气与残酷,甚至从母亲用来包菜的旧报纸上,咀嚼着本市发生的家长里短和社会新闻。
书页的翻动声,是他世界里最动听的音乐。
文字构建起的景象,远比周围的现实更瑰丽,更宏大,也更符合逻辑。
在书里,一切都有解释,一切都有因果。
战争为何爆发?
源于资源的争夺和欲望的膨胀。
王朝为何倾覆?
源于制度的腐朽和民心的流失。
星星为何闪烁?
源于遥远光年的传递和大气层的扰动。
这种冰冷的、宏大的、剔除了个人情绪的因果律,让他感到一种战栗般的愉悦。
这正是他在菜市场里感知到的那套生存法则的扩大版和升华版。
他迷恋这种用理性足以解释和推演的世界运行方式。
偶尔,也会有困惑和“故障”时刻。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讲解一首古诗,声情并茂地分析诗人如何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愁绪。
同学们被感染,课堂气氛变得有些感伤。
陈序却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举手,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下起身,冷静地提出疑问:“老师,诗人为什么一定要‘愁’?
他如果理性分析,就应该明白,思念这种情绪无法改变距离事实,反而会影响身心健康和当下的生活效率。
他为什么不把时间用在更实际的事情上,比如计划归程或者改善现状?”
教室里一片寂静。
同学们愕然地看着他,像看一个怪物。
老师的笑容僵在脸上,张了张嘴,似乎一时不知该如何向这个逻辑清奇的孩子解释“情感”为何物。
最终,她有些无奈地让陈序坐下,含糊地评价了一句“陈序同学的想法很……独特,但我们还是要体会诗人优美的情感”,便匆匆继续下一段。
陈序坐下了,内心并无波澜,只是确认了一点:情绪,是一种低效且常常导致非理性行为的干扰项。
他更加坚定地拥抱他的书城和里面的绝对理性。
那里安全,可控,不会出现这种无法用逻辑处理的“故障”。
他与父母的交流,也延续着菜市场式的、高效而疏离的模式。
他们关心他的成绩单,像查验每日的流水账;他们会给他足够的饭钱和买书钱,如同支付一项必要的投资;他们依旧会像对待合伙人一样,告诉他店里这个月盈余不错,或者隔壁摊位又出了什么纠纷。
一次,陈序期中考试拿了全年级第一。
他把成绩单拿给母亲王桂芬看。
母亲在围裙上擦擦手,接过,仔细看了每一科的分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然后从装钱的抽屉里拿出二十块钱递给他:“考得好!
拿去,想买什么书自己买。”
没有拥抱,没有夸张的称赞,只有实实在在的货币奖励。
陈序接过钱,点点头,心里没有任何失落,反而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有一丝轻松。
一种清晰的、互不亏欠的公平。
他就这样,在书海筑起的城墙之后,一天天长大。
城墙之外,是喧嚣而难以理解的真实人间;城墙之内,是他用理性与知识构建的、秩序井然的王国。
他既是这个王国的君主,也是它唯一的居民。
孤独吗?
或许。
但他早己习惯,甚至开始享受这种绝对的自我掌控。
他只是偶尔,在合上书本的深夜里,会下意识地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
星光遥远而冰冷,一如他内心的秩序。
那个王国很坚固,但似乎,也有些过于安静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