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 桂花林晚中秋的月饼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桂花林晚完整版阅读

桂花林晚中秋的月饼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桂花林晚完整版阅读

正好一缕阳光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热门小说推荐,《中秋的月饼》是正好一缕阳光创作的一部女生生活,讲述的是桂花林晚之间爱恨纠缠的故事。小说精彩部分:故事主线围绕林晚,桂花,中秋展开的女生生活,大女主,家庭小说《中秋的月饼》,由知名作家“正好一缕阳光”执笔,情节跌宕起伏,本站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9974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9-19 15:37:26。目前完结。小说详情介绍:中秋的月饼

主角:桂花,林晚   更新:2025-09-19 19:06:3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桂花香的老屋 第二天清晨,林晚背着双肩包站在苏州站的出口,

鼻尖立刻钻进熟悉的湿润空气。跟上海的干燥不同,这里的风里带着水汽,

混着路边桂花树的清香,一下子就把她心里的焦躁抚平了。奶奶拄着拐杖站在公交站台等她,

穿了件藏青色的斜襟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发间还别了朵新鲜的桂花。“晚晚,这里!

” 奶奶挥着手,声音里满是欢喜。林晚快步走过去,接过奶奶手里的布袋子:“奶奶,

您怎么还来接我,我自己能找回去。”“哪能让你自己走,你小时候路都认不全,

现在好几年没回,说不定早忘了。” 奶奶拉着她的手,掌心的老茧蹭得她手腕发痒,

却格外踏实。坐公交回村的路上,林晚看着窗外掠过的稻田和小河,忽然觉得恍如隔世。

她上次回老屋,还是三年前爷爷走的时候,后来因为工作忙,就一直没回来。

记忆里的土坯墙,现在都刷成了白墙黛瓦,路边的土路也铺成了水泥路,

可唯独奶奶住的那栋老屋,还是老样子。推开门,一股浓郁的桂香扑面而来。

院子里的老桂树比记忆里更高了,枝桠伸到了屋檐下,金黄的花瓣落了一地,

像铺了层碎金子。奶奶把她拉到屋檐下的石桌旁:“你坐,我去给你端甜汤。

”林晚摸着石桌上的纹路,那是她小时候跟爷爷一起刻的,有小兔子,有月亮,

还有歪歪扭扭的 “林晚” 两个字。墙角的月饼模子还挂在墙上,

木质的模子已经被磨得发亮,上面刻着 “中秋”“团圆” 的字样,是爷爷当年亲手做的。

“甜汤来了,放了桂花糖,你小时候最爱喝。” 奶奶端着一碗琥珀色的甜汤走过来,

碗边还沾着几粒桂花。林晚舀了一勺,温热的糖水滑进喉咙,带着桂花的清甜,

瞬间唤醒了童年的记忆 —— 每年中秋前,她都会跟奶奶一起摘桂花,奶奶踩着小板凳,

她举着竹篮,花瓣落在头发上、衣服上,浑身都是香味。“奶奶,今年还做苏式月饼吗?

” 林晚忽然问。她记得小时候,每年中秋前一周,奶奶就会开始准备做月饼,

和面、调馅、压模,忙得团团转,整个屋子都飘着油酥的香味。奶奶点点头,

眼睛亮了亮:“做,你爷爷留下的模子还能用呢。就是今年老屋要拆了,

这桂树…… 不知道能不能保住。” 奶奶的声音低了下去,眼神里带着些不舍。

林晚心里一震,她从来没听说老屋要拆的事。“奶奶,怎么突然要拆了?

”“村里说要建新农村,老房子都要推了盖新楼。我跟村干部说了,想把这桂树留下,

可他们说规划里没这一块……” 奶奶叹了口气,用袖子擦了擦眼角,

“这树是你爷爷年轻时种的,跟了我们四十多年了,每年中秋都开得这么好,要是拆了,

以后可就再也闻不到这香味了。”林晚看着院子里的桂树,花瓣还在簌簌地落,

心里忽然酸酸的。她记得小时候,爷爷总在桂树下给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说月亮里有桂树,

有玉兔,还有捣药的嫦娥。那时候她总问,爷爷,我们的桂树会不会长到月亮上去?

爷爷就笑着说,会啊,等你长大了,它就长到月亮里了。二、爷爷的月饼模接下来的几天,

林晚帮着奶奶收拾老屋。柜子里的旧衣服、箱子里的老照片、抽屉里的旧书信,

每一件都藏着回忆。奶奶翻出一个红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几块月饼模子,

还有一沓泛黄的信纸。“这是你爷爷当年给我写的信,那时候他在外地做工,

每年中秋都给我寄月饼,还有这些模子,是他特意找木匠做的,说以后我们自己做月饼,

比买的好吃。” 奶奶拿起一块模子,上面刻着一朵桂花,纹路清晰,“你看,

这模子上的桂花,跟我们院子里的一模一样。”林晚拿起信纸,上面的字迹工整,

带着些年代感:“阿妹,中秋又不能回家了,我给你寄了两斤月饼,是你爱吃的豆沙馅。

等我攒够了钱,就回家盖房子,种桂树,以后每年中秋,我们都一起做月饼,看月亮。

” 落款是 “你的阿强”,日期是 1985 年的中秋。“爷爷那时候在外地做木匠,

每年就回来一次,每次都给我带好多好吃的。” 奶奶的眼睛里闪着光,

像是回到了年轻时的日子,“有一年中秋,他半夜才到家,身上都是灰,

却从怀里掏出一个热乎乎的月饼,说怕凉了,一直揣在怀里。那月饼都被压变形了,

可我吃着,比什么都甜。”林晚看着奶奶的样子,

忽然明白为什么奶奶每年都要坚持做苏式月饼,为什么那么舍不得这老屋和桂树。

这些不仅仅是物品,更是爷爷留下的念想,是他们一辈子的感情。“奶奶,

我们今年多做些月饼吧,用爷爷的模子,让邻居们也尝尝。” 林晚说。她想,

就算老屋要拆了,桂树可能保不住,至少要把这月饼的味道,把这份回忆留下来。

奶奶笑着点点头:“好啊,明天我就去买面粉和馅料,你小时候最爱帮我揉面了,

这次还跟我一起做。”第二天一早,林晚跟着奶奶去镇上的集市。集市里很热闹,

卖月饼的、卖桂花的、卖灯笼的,到处都是中秋的氛围。奶奶熟门熟路地走到一家粮油店,

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看到奶奶就笑着打招呼:“王阿婆,又来买面粉做月饼啊?

”“是啊,今年我孙女回来了,跟我一起做。” 奶奶拉过林晚,脸上满是骄傲。

“这就是晚晚啊,都长这么大了。小时候总跟在你后面,吵着要吃月饼。

” 老板笑着给她们装面粉,“今年的面粉好,做出来的月饼酥得掉渣。”买完面粉,

她们又去买馅料。奶奶选了豆沙、枣泥、五仁三种馅,都是林晚小时候爱吃的。

“五仁馅要多放些核桃和芝麻,你爷爷以前就爱吃这个。” 奶奶一边选,一边跟摊主交代。

回到家,林晚就跟着奶奶忙活起来。奶奶把面粉倒进大瓷盆里,加了些猪油,又慢慢加水,

用手揉成面团。“做苏式月饼,面要揉得软硬适中,醒面的时间也很关键,醒不好,

月饼就不酥。” 奶奶一边揉面,一边给林晚讲解。林晚学着奶奶的样子,

拿起一小块面团揉起来,可没揉几下,面团就散了。“奶奶,怎么这么难啊?

” 林晚有点泄气。“慢慢来,当年你爷爷学揉面,也练了好几天呢。

” 奶奶笑着拍了拍她的手,“你看,要这样,掌心用力,手腕转起来,把面团揉匀了。

”林晚跟着奶奶的动作,一点点尝试,终于把面团揉得光滑了。接下来是包馅,

奶奶把面团分成小块,擀成圆皮,放上一勺馅料,然后用手一点点把皮捏起来,团成球形,

再放进月饼模子里压平。“压的时候要用力,这样模子上的花纹才能印得清楚。

”林晚拿起一个刻着兔子的模子,把包好馅的面团放进去,用力一压,再轻轻一扣,

一个带着兔子花纹的月饼就出来了。“奶奶,你看!我做好了!” 林晚举着月饼,

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奶奶笑着点点头:“真好,比奶奶第一次做的还好看。

”两个人忙了一下午,做了满满一烤盘月饼。奶奶把月饼放进烤箱,不一会儿,

屋子里就飘满了月饼的香味,混着院子里的桂香,格外诱人。“等月饼烤好了,

我们先给张阿婆送几个去,她跟你爷爷是老邻居,每年都爱吃我们做的月饼。

” 奶奶一边擦烤箱,一边说。林晚点点头:“好啊,我跟您一起去。

” 三、桂树下的团圆中秋那天,天刚擦黑,奶奶就把院子里的石桌收拾干净,

摆上了月饼、水果、茶水,还有她亲手做的桂花糕。院子里的桂树被风吹得沙沙响,

花瓣落在石桌上,落在盘子里,像是撒了层金粉。“晚晚,把灯笼挂起来。

” 奶奶递给林晚两个红灯笼,是她前几天特意买的。林晚踩着小板凳,把灯笼挂在屋檐下,

点亮蜡烛,暖黄的光透过灯笼纸,照得院子里一片温馨。不一会儿,

张阿婆提着一个竹篮来了,里面装着她做的藕饼:“王阿婆,晚晚,中秋快乐!

我做了点藕饼,你们尝尝。”“张阿婆,快坐。” 奶奶拉着张阿婆的手,让她坐在石桌旁,

“我们的月饼刚烤好,你尝尝,还是老味道。”张阿婆拿起一个月饼,咬了一口,

眼睛就红了:“还是这个味道,跟当年阿强做的一样。那时候,每年中秋,

阿强都要给我送几个月饼,说我一个人过节,热闹点。”林晚听着张阿婆的话,心里酸酸的。

她记得张阿婆无儿无女,爷爷在世的时候,每年中秋都会叫她来家里一起过节。

“阿强要是还在,看到晚晚这么大了,还会做月饼,肯定高兴。” 张阿婆擦了擦眼泪,

又笑着说,“晚晚啊,你爷爷当年可疼你了,每次从外地回来,都要给你带糖吃,

还说要把这桂树留给你做嫁妆呢。”林晚的脸一下子红了,奶奶也笑着说:“这老头子,

净说些没正经的。”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林晚打开门,是村里的村干部李书记,

还有几个年轻的村干部。“王阿婆,晚晚,中秋快乐!我们来看看您。

” 李书记手里提着一个果篮,脸上带着笑意。奶奶赶紧让他们进来:“李书记,快坐,

吃月饼。”李书记坐在石桌旁,看着院子里的桂树,又看了看桌上的月饼,

叹了口气:“王阿婆,关于老屋拆迁的事,我们又跟上面反映了一下,您这桂树,

我们会尽量想办法保住,毕竟是几十年的老树了,也是村里的念想。

”奶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吗?李书记,太谢谢你们了!”“您别客气,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李书记拿起一个月饼,咬了一口,“嗯,好吃!比买的月饼香多了,

这才是中秋的味道啊。”林晚看着院子里的人,看着挂在屋檐下的灯笼,

看着落在石桌上的桂花,忽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中秋。不是商场里精致的包装,

不是餐厅里昂贵的饭菜,而是家人的陪伴,是邻里的温情,是传承下来的味道。

月亮慢慢升了起来,又大又圆,挂在桂树的枝桠间,把院子里照得像白天一样亮。

奶奶给每个人倒了一杯桂花酒,举起杯子:“来,我们干杯,祝大家中秋快乐!

”“中秋快乐!” 所有人都举起杯子,酒杯碰撞的声音,夹杂着桂树的沙沙声,

还有大家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林晚喝了一口桂花酒,清甜的酒香带着桂花的味道,

滑进喉咙里,暖到了心里。她看着奶奶脸上的笑容,看着张阿婆满足的神情,

看着李书记他们真诚的眼神,忽然明白,为什么人们总说中秋要团圆。团圆,

不仅仅是家人在一起,更是心与心的靠近,是回忆的延续,是爱的传承。“奶奶,明年中秋,

我还回来跟您一起做月饼,一起看月亮。” 林晚握着奶奶的手,轻声说。奶奶笑着点点头,

眼角的皱纹里满是幸福:“好,奶奶等你回来。”月亮越升越高,洒在桂树上,

洒在老屋的屋顶上,洒在每个人的脸上。院子里的桂香,月饼的香味,还有大家的笑声,

都被月光包裹着,变成了最温暖的中秋记忆。林晚知道,无论以后老屋会不会拆,

无论她走多远,这桂香里的中秋月,这家人的温情,都会永远留在她心里,

成为她最珍贵的念想。四、传承的味道中秋过后,林晚要回上海了。临走前,

奶奶给她装了满满一箱子月饼,还有她晒的桂花干、做的桂花糖。“到了上海,

记得按时吃饭,别总加班,要是想吃月饼了,就给奶奶打电话,奶奶再给你寄。

” 奶奶一边装东西,一边不停地叮嘱。林晚点点头,眼睛有点红:“奶奶,

您也要照顾好自己,要是有什么事,一定要给我打电话。还有,桂树的事,

有消息了您记得告诉我。”“知道了,你放心吧。” 奶奶拉着她的手,舍不得松开。

林晚坐上回上海的高铁,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月饼,

是她跟奶奶一起做的,刻着桂花花纹的。她咬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酥皮掉在手里,

豆沙馅的清甜在嘴里散开,混着桂花的香味,一下子就把她拉回了老屋的院子里,

拉回了奶奶的身边。回到上海,林晚把奶奶做的月饼分给了同事们。

“这是我奶奶做的苏式月饼,你们尝尝,跟买的不一样。” 林晚把月饼递给同事小张。

小张咬了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哇,好好吃啊!这酥皮好脆,馅料也不甜腻,

比我买的流心月饼还好吃。晚晚,你奶奶也太厉害了吧!”其他同事也纷纷尝了起来,

都赞不绝口。“晚晚,下次中秋,能不能让你奶奶多做些,我们跟你预定啊!

” 同事小李笑着说。林晚笑着点点头:“好啊,下次我跟奶奶说。

”看着同事们吃得开心的样子,林晚忽然觉得,她把奶奶的味道,把老屋的味道,

带到了上海,带到了更多人的身边。这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传承,

是奶奶对爷爷的思念,是家人之间的温情,是中秋最本真的意义。晚上,

林晚站在公寓的阳台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跟老屋院子里的月亮一样。她想起了奶奶,想起了张阿婆,想起了院子里的桂树,

想起了一起做月饼的时光。她拿出手机,给奶奶打了个视频电话。

屏幕里的奶奶正在收拾院子,桂树的花瓣落在她的肩上。“奶奶,您在干嘛呢?

”“我在扫桂花呢,今天风大,落了好多,我捡些晒起来,等你回来做桂花糖。

” 奶奶笑着说。“奶奶,告诉您个好消息,我同事都说您做的月饼好吃,

下次还要跟您预定呢。” 林晚笑着说。“真的啊?那太好了,下次我多做些,

给你们寄过去。” 奶奶的声音里满是欢喜。挂了电话,林晚看着月亮,心里暖暖的。

她知道,无论她走多远,无论时光怎么变,老屋的桂香,奶奶的月饼,还有那份浓浓的亲情,

都会永远陪着她,成为她心里最温暖的港湾。又一年中秋,林晚带着同事们回了苏州。

老屋已经拆了,但那棵桂树被保留了下来,种在新小区的花园里。奶奶在新家里做着月饼,

院子里的桂花香依旧,同事们围着奶奶,学着做月饼,笑声此起彼伏。林晚看着这一切,

忽然明白,传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屋拆了,但记忆还在;桂树换了地方,

但香味依旧;月饼的做法没变,但分享的人多了。只要这份温情还在,只要这份思念还在,

中秋的味道就永远不会变,团圆的意义就永远不会变。月亮升了起来,洒在桂树上,

洒在新家里,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林晚举着月饼,看着身边的奶奶,看着热闹的同事们,

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这就是她想要的中秋,是桂香里的中秋月,是永远不变的团圆情。

五、桂树底下的新故事新小区的桂花比去年开得更盛了。林晚带着三个同事刚走进小区大门,

就被风裹着的桂香扑了满脸 —— 那香味跟老屋院子里的一模一样,

只是如今不再圈在一方小院落里,而是顺着新铺的石板路,飘进每一栋居民楼的窗户里。

“哇,这桂树也太香了吧!” 同事小张举着手机拍个不停,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