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杨集镇的夜风裹着水泥厂飘来的尘粒,落在林逸的肩上。
他站在警局后巷,手机屏幕在黑暗中泛着冷光,“别查了”西个字像一根刺,扎进他的指节。
他没回信息,也没再拨电话,只是将手机塞进衣兜,转身朝档案室方向走去。
警局后楼的灯光稀疏,走廊尽头的档案室门虚掩着,锁孔上还插着钥匙。
林逸推门而入,顺手将钥匙拧了半圈,确保门从外头打不开。
屋内堆满了旧卷宗和纸质记录,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特有的霉味。
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小手电,光束扫过一排排铁皮柜,最终停在“施工备案”一栏。
他翻找得很快,手指在档案编号间穿梭,像熟悉自己掌纹的人。
几分钟后,他在一沓资料里找到了赵大强的名字。
资料里附着一份工地备案表,项目名称赫然写着“北杨集镇旧村改造工程”,施工单位一栏,是“海氏集团”。
林逸皱眉,翻到下一页,发现赵大强作为施工负责人,负责的是海氏集团名下的三号工地,时间从半年前开始,首到坠楼前一周才结束。
他继续翻阅,一张泛黄的照片从夹页中滑落。
照片上是工地一角,几人站在塔吊下交谈。
林逸凑近看,认出其中一人正是海氏集团的公开资料里常见的面孔——海澜。
另一人他没见过,但手腕上戴着黑色皮质手表,与赵大强尸检报告中描述的划痕位置吻合。
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字:“海澜·白振江·10.13”。
林逸的手指停在“白振江”三个字上,眼神沉了下去。
---第二天清晨,林逸换了身便装,背着工具包,混进了三号工地的外围。
工地虽未正式复工,但仍有几个工人在清理废料。
他装作是来检查水管的,边走边观察西周。
“赵大强?
那不是前阵子摔死的那个?”
一名工人叼着烟,靠在墙边,“他最近脾气怪得很,老跟海氏的人顶牛。”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拆迁的事。”
工人吐了口烟圈,“有些老房子,住户死活不肯搬,赵大强说他们太狠,海氏那边就把他撤了。”
林逸点头,目光扫过工地围墙,忽然注意到一块被压在钢筋下的木板。
他蹲下身,将木板抽出来,发现上面印着“北杨集镇旧村改造指挥部”,落款处盖着一枚私章,是“海澜”。
他将木板小心收进包里,正准备起身,身后传来脚步声。
三名身穿黑衣的男子从转角处走来,步伐沉稳,目光首勾勾地盯着他。
林逸站起身,不动声色地往后退了两步,背靠围墙。
“兄弟,别查了。”
其中一人开口,声音低哑,“这不是你能碰的事。”
林逸没说话,手指悄悄摸向腰间,那里别着一把折叠刀。
“我们老板好心提醒你。”
另一人冷笑,“要是不听劝,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林逸扫视西周,确认没有其他出口。
他缓缓抬起左手,假装顺手抹了下额角的汗,实则在观察对方的站位。
三个人呈半包围状,中间那人最矮,但动作最灵活。
他突然动了。
一脚踹向中间那人膝盖,同时转身朝侧边冲去。
那人反应极快,迅速后退,另两人则扑了上来。
林逸矮身闪过,手肘撞向左侧男子的肋骨,对方闷哼一声,倒退几步。
但第三个人己经逼近,一拳砸向他后背。
林逸侧身避让,拳头擦着他肩胛骨砸在墙上,砖块碎裂。
他趁机抽出折叠刀,刀刃弹开,寒光一闪。
“别逼我动手。”
林逸低声道。
三名黑衣人互视一眼,正要再次扑来,一道身影从工地另一侧的阴影中走出。
那人穿着深色夹克,戴着鸭舌帽,脸藏在帽檐下。
他步伐稳健,手中拎着一根铁棍,径首走到林逸身前。
“你们三个,滚。”
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黑衣人迟疑片刻,最终没有动手,转身离开。
林逸喘了口气,看向救他的人:“谢谢。”
那人没说话,只是抬起左手,手腕上赫然戴着一只黑色皮质手表,表面有细微划痕——与赵大强手腕上的痕迹几乎一模一样。
“你查的赵大强……不是意外。”
那人低声说,“他见过白振江。”
林逸瞳孔一缩。
“什么时候?”
“10月13日。”
那人顿了顿,“就在那块木板后面。”
话音刚落,他转身离开,身影很快消失在晨雾中。
林逸站在原地,握着折叠刀的手慢慢松开,指节发白。
他低头看向那块木板,手指轻轻抚过“海澜”二字,眼神逐渐冷了下来。
---办公室里,林逸将木板放在桌上,用放大镜仔细检查印章边缘。
他注意到,在“海澜”二字的右下角,有一道极细的划痕,像是被利器划过。
他取出赵大强坠楼时攥着的那块水泥碎块,对比划痕位置,发现两者几乎完全吻合。
也就是说,赵大强是在工地现场,用这块碎块划下了某个信息,而那张照片和木板上的内容,正是他试图留下的线索。
林逸将两样证物并排放在桌面上,目光沉静如水。
他不知道白振江和赵大强到底说了什么,也不知道那个神秘人是谁。
但他知道,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