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 归途如虹(苏晴林默)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小说归途如虹苏晴林默

归途如虹(苏晴林默)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小说归途如虹苏晴林默

柟楓 著

言情小说连载

现代《归途如虹》,讲述主角苏晴林默的爱恨纠葛,作者“喜欢素食的老虎”倾心编著中,本站纯净无广告,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男女剧情人物分别是林默,苏晴的现代小说《归途如虹》,由网络作家“喜欢素食的老虎”所著,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9306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7-18 06:48:46。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归途如虹

主角:林,顾   更新:2025-07-18 10:14:2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无声的征召林默的手指在机械键盘上悬停了三秒,最终重重按下确认键。

屏幕上弹出"退役申请已提交"的提示,他向后仰倒在椅背上,颈椎发出轻微的咔嗒声。

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震耳欲聋,他扯松领带,喉结在解开的衬衫领口上下滚动。

手机在此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着"军务处"三个字。林默盯着来电显示足有十秒,

才接起电话。"林默同志,接到上级通知,

需要你以机械师身份参与第十批在韩烈士遗骸护送任务。""我已经提交退役申请了。

"林默的声音像生锈的齿轮。"申请尚未批复,你仍是现役军人。"对方的语气不容置疑,

"今晚八点到军务处报到,带好相关证件。"电话挂断后,林默望着天花板上晃动的吊扇,

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默儿,别怕黑。"那年他十二岁,

父亲执行边境排雷任务前,摸着他的头这样说。暮色四合时,林默站在军务处办公室门口,

手中的黑色行李箱拉杆被握出细密的汗渍。推开门的瞬间,

他与一位佩戴中校军衔的军官撞了个正着。"林默?"对方打量着他,

"我是护送队队长陈建国。"林默注意到陈建国的右肩微微下垂,

那是长期负重导致的肌肉劳损。"报告队长,机械师林默报到。"他生硬地敬礼。

陈建国回礼时,林默瞥见他左腕内侧的伤疤,形状像片枫叶。

这个细节突然让他想起父亲相册里那张泛黄的合影,照片里父亲和战友们站在丹东鸭绿江畔,

背景是漫天红叶。"这次任务不同以往。"陈建国递过一份文件,

"烈士遗骸将首次通过铁路专列从沈阳运往丹东,你负责押运车辆的机械保障。

"林默翻开文件,看到"运送路线:沈阳站—丹东东站"几个字,太阳穴突突直跳。丹东,

那个父亲永远沉睡的地方。深夜的机场,林默站在停机坪边缘,

看着运输机巨大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空气里弥漫着航空煤油的味道,

远处航站楼的灯光刺破黑暗,让他想起父亲最后一次执行任务前,家里那盏整夜未灭的台灯。

"准备登机。"陈建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默提起工具箱,

突然注意到自己的影子被灯光拉得很长,几乎要延伸到停机坪的另一端。那里,

一列覆盖着国旗的棺椁正被缓缓抬上运输机。飞机升入平流层后,

林默坐在狭窄的机械师座位上,听着引擎单调的轰鸣。

他的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工具箱上的军徽,

突然摸到一道划痕——那是父亲用军刀刻下的"援朝"二字。指尖抚过凹痕,

往事如潮水般涌来。1993年6月,林默记得那天的蝉鸣格外刺耳。他在学校接到通知,

说父亲在边境排雷时触雷牺牲。当他跟着母亲赶到医院时,看到的是白布下模糊的轮廓。

母亲当场晕厥,而他只是怔怔地站在那里,直到护士递来一个铁盒,

里面装着染血的排雷服、一只破碎的机械表,还有半张被烧焦的照片。"林默同志?

"陈建国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检查一下液压系统。"林默起身时,衣角勾住了座椅扶手,

工具箱里的扳手滑落,砸在机舱地板上发出巨响。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

他弯腰捡起工具,耳尖发烫。陈建国递来一个保温杯:"喝点热水,

第一次执行这种任务难免紧张。"林默接过杯子,触到杯壁上的裂纹。

"这是...""上一批护送任务时摔的。"陈建国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像干涸的河床,

"有些东西,碎了还能接着用。"林默抿了口热水,突然想起父亲常说:"军人的血可以流,

但脊梁不能弯。"他握紧杯子,指节泛白。飞机降落在仁川机场时,天刚蒙蒙亮。

林默跟着队伍走下舷梯,呼吸着异国清晨的空气。机场外,数百名华侨手持国旗静静等候,

他们的身影在晨雾中影影绰绰,像一群沉默的守护者。交接仪式在肃穆的气氛中进行。

当韩方礼兵将棺椁缓缓移交时,林默注意到陈建国的右手在身侧微微颤抖。

他自己的手掌也沁出冷汗,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敬礼!"陈建国的口令划破寂静。

所有人同时抬手,向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林默望着棺椁上鲜艳的国旗,

突然想起父亲牺牲后,他们家也收到过一面同样的国旗。母亲将它叠得整整齐齐,

放在父亲的遗像前。仪式结束后,林默独自走到停机坪边缘。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

一架战斗机从头顶呼啸而过,尾迹云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芒。他摸出裤袋里的机械表,

这是父亲遗物中唯一完好的东西。表盖上的划痕里还嵌着泥土,那是边境的泥土,

也是父亲最后的归宿。"想家了?"苏晴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这位心理医生是临时加入护送队的,林默对她的第一印象是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没。

"林默生硬地回答,将手表塞回口袋。苏晴递来一块巧克力:"吃点东西,

接下来还有长途运输。"林默犹豫片刻,接过巧克力。包装纸上印着志愿军烈士陵园的图案,

他的手指突然颤抖起来。"这次运输路线经过丹东。"苏晴的声音很轻,"我查过资料,

你父亲...""不用你查!"林默打断她,巧克力从指间滑落,掉在停机坪上摔成两半。

他转身快步离开,留下苏晴在原地轻叹。回到运输机上,林默蜷缩在座椅里,

望着舷窗外逐渐远去的仁川机场。他知道,这次任务将是他与父亲跨越三十年的重逢。而他,

还没有准备好面对那份沉重的过去。2 锈蚀的齿轮专列在暮色中缓缓启动,

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声响像某种古老的挽歌。林默蹲在押运车厢连接处,

用扳手拧紧最后一颗螺栓。金属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

他忽然想起父亲教他修自行车时的情景——那时的父亲总说:"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脾气,

要顺着它的纹路来。""需要帮忙吗?"苏晴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她抱着一叠毛毯,

军靴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林默摇头,继续检查液压装置。苏晴却蹲下身,

将毛毯铺在冰冷的铁板上:"陈队长说今晚有暴雨,你得在这里守通宵。""习惯了。

"林默拧紧最后一颗螺丝,金属碰撞声在空旷的车厢里格外清脆。

他注意到苏晴袖口别着一枚褪色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与父亲相册里的那枚一模一样。

苏晴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指尖轻轻抚过纪念章:"这是我爷爷留下的。

他在长津湖战役中失去了双腿。"林默喉咙发紧,低头整理工具包。

苏晴突然递来一个铁皮盒:"要尝尝吗?我爷爷当年最爱吃的炒面。"盒子打开的瞬间,

麦香混着焦糊味扑面而来。林默的视线模糊了——十二岁那年,

父亲执行任务前也给他做过这样的炒面,咸得发苦。"谢谢。"他接过盒子,却没有吃。

苏晴不再说话,静静坐在一旁翻看文件。月光从车窗斜斜照进来,在她发梢镀上一层银边。

林默忽然注意到她耳后有块暗红色胎记,形状像朵绽放的木槿花。午夜时分,暴雨如期而至。

林默站在车厢连接处,看着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河。突然,液压系统发出异常声响,

压力表指针疯狂跳动。"怎么回事?"苏晴抱着文件冲过来。"油管老化。"林默扯下手套,

"需要更换密封垫。"工具箱里没有备用零件,林默抓起手电筒就往外冲。

苏晴紧跟其后:"我帮你打灯!"两人在暴雨中狂奔,雨水很快浸透了军装。

林默摸到备用零件箱时,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向铁轨摔去。

苏晴 reflexively 抓住他的背包带,两人一起跌进泥水里。"你没事吧?

"苏晴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林默摇头,发现她的纪念章不知何时掉了,

正躺在泥水里闪着微光。他伸手去捡,却被苏晴抢先一步。"这是爷爷留给我的唯一东西。

"她小心翼翼擦去泥土,"那年他躺在担架上,把这个塞给我,说'丫头,记住回家的路'。

"林默喉咙发紧,想起父亲临终前塞给他的机械表。雨水顺着帽檐流进眼睛,咸涩刺痛。

他别过脸,继续更换密封垫。回到车厢时,两人都成了落汤鸡。林默脱下湿漉漉的军装,

露出结实的胸膛。苏晴红着脸别过身,递来一条干毛巾:"擦擦吧,别着凉。

"林默接过毛巾,闻到淡淡的薰衣草香。

这味道突然让他想起母亲——她总在父亲的军装上绣薰衣草,说能驱邪避灾。

"你父亲..."苏晴欲言又止。"他叫林援朝,1993年排雷牺牲。

"林默盯着窗外飞驰的夜色,"那天本来该他轮休,但临时有人请假,他就替了。

""对不起。""不用。"林默的声音像绷紧的琴弦,"他总说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如果'。

"苏晴沉默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U盘:"我整理烈士档案时,发现了你父亲的日记。

"林默的呼吸停滞了。父亲的日记,他从未见过。母亲说那是父亲的"秘密",

直到临终前都攥在手里。"里面提到你。"苏晴将U盘放在他掌心,"或许...你该听听。

"林默攥紧U盘,金属外壳硌得生疼。他知道,那里面藏着三十年前的惊雷。黎明时分,

专列驶入丹东境内。林默站在观景车厢,望着窗外熟悉的山峦。这里的每一座山峰,

都可能埋着父亲战友的忠骨。"快到了。"陈建国递来一杯热茶,

"等会儿有个家属代表上车,你负责接待。"林默点头,

目光落在陈建国的枫叶伤疤上:"队长,这个伤疤...""长津湖战役时被弹片划的。

"陈建国摸了摸伤疤,"当时我才十六岁,跟着你父亲的连队冲锋。

"林默震惊地看着他:"你认识我父亲?""岂止认识。"陈建国笑了笑,

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他救过我三次命。第一次是在松骨峰,我被燃烧弹烧着了,

是他把我推进雪堆里..."陈建国的声音突然哽咽。林默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

仿佛看见父亲年轻的面容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家属代表上车时,林默正在检查轮椅坡道。

老人姓李,抗美援朝老兵,与父亲是旧相识。"小林?"李援朝颤抖着握住林默的手,

"你长得真像援朝。"林默喉咙发紧,说不出话。李援朝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

里面是枚三等功勋章:"这是援朝托我保管的,说等你成年就交给你。

"勋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背面刻着"1953.10.25"。

林默的手指抚过刻痕,突然想起父亲牺牲那天,正是抗美援朝纪念日。"他总说对不起你。

"李援朝老泪纵横,"当年排雷任务危险,他本来可以拒绝,但他说'我是老兵,

让新兵去送死算什么'..."林默的视线模糊了。三十年来,他第一次听到父亲的心声。

原来那些缺席的生日、爽约的春游,都是因为父亲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火车抵达丹东东站时,天空放晴了。林默抱着父亲的勋章,站在站台上,

望着远处的烈士陵园。那里,新的墓碑正在晨光中静静等待。"要一起去看看吗?

"苏晴轻声问。林默点头。两人沿着铁轨走向陵园,晨露沾湿了裤脚。

林默的手紧紧攥着U盘,里面父亲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回响:"默儿,爸爸可能回不来了。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这封信,请记住,爸爸永远爱你..."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砸在铁轨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苏晴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说话。晨光中,

一列载着忠魂的列车正缓缓进站,汽笛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3 破碎的勋章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穹顶下,林默的倒影在大理石地面上支离破碎。

他的手指抚过玻璃展柜,

凝望着那件布满弹孔的排雷服——父亲的名字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光。

"这是林援朝同志最后的遗物。"解说员的声音像从深海传来,"除了这身衣服,

我们还收到了...""等等。"林默突然指着展柜角落,

"那个机械表..."苏晴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玻璃反光中,林默的瞳孔剧烈收缩。

展柜里静静躺着那只父亲临终前塞给他的机械表,表盖上的划痕里还嵌着泥土,

与林默口袋里的表分毫不差。"这不可能..."林默踉跄后退,撞翻了身后的导览牌。

苏晴扶住他,发现他的后颈全是冷汗。"林默?"苏晴轻声呼唤,

"你父亲的遗物在移交时...""不对。"林默攥紧口袋里的表,金属齿痕刺痛掌心,

"我一直以为这是父亲留下的唯一东西,可这里..."解说员递来一份档案:"根据记录,

林援朝同志牺牲时携带的物品包括排雷服、机械表、半张照片和...""日记残页。

"林默接过泛黄的纸页,墨迹晕染处能辨认出"默儿"两个字。他的膝盖发软,

苏晴急忙搬来轮椅。"需要休息吗?"她按住他颤抖的肩膀。林默摇头,

强迫自己继续阅读:"1993年6月15日 暴雨默儿今天又考了全班第一,

我答应他周末带他去看航模展。可刚接到紧急任务,边境发现越军遗留雷场。

老张的媳妇刚生完孩子,我替他去..."字迹在此处被水渍晕染,

最后两行写着:"如果我回不来,告诉默儿,爸爸永远爱他。还有,

那个机械表..."林默的视线突然被泪水模糊。他终于明白,父亲在生命最后时刻,

还在惦记着给他的承诺。而他,却用三十年时间将这份爱锁进了保险箱。"想听听这个吗?

"苏晴举起录音笔,"这是陈队长和李援朝老同志的对话。

"耳机里传来陈建国沙哑的声音:"老李,援朝牺牲前给我托了件事。他说如果自己回不来,

要我把这枚勋章转交给默儿...""我知道。"李援朝的咳嗽声混着电流杂音,

"那年他在排雷现场,把勋章塞给我时手都在抖。'老班长,帮我照顾好默儿',

他说这话时..."林默摘下耳机,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苏晴递来纸巾,

指尖轻轻掠过他攥得发白的指节:"要去看看你父亲的纪念墙吗?"纪念墙前,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