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连载
主角是秦卿卿林小满的都市小说《不会再帮助任何人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都市小作者“秦卿卿”所主要讲述的是:第一道里的脚步声林小满第一次在302门口闻到煤气味是周六的清阳光刚爬上老旧居民楼的窗她手里拎着刚买的豆浆油正准备回201的出租楼道里那股淡淡的、像坏了的苹果一样的甜腥味就钻进了鼻她的心猛地揪302住着独居的陈奶七十岁腿脚不去年冬天还因为忘关煤气灶烧糊了锅是林小满闻到焦糊味敲开了那时陈奶奶攥着她的眼泪汪汪地说:“小满要不是我这把老骨头...
主角:秦卿卿,林小满 更新:2025-07-30 00:56:21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楼道里的脚步声林小满第一次在302门口闻到煤气味时,是周六的清晨。
阳光刚爬上老旧居民楼的窗台,她手里拎着刚买的豆浆油条,正准备回201的出租屋,
楼道里那股淡淡的、像坏了的苹果一样的甜腥味就钻进了鼻子。她的心猛地揪紧。
302住着独居的陈奶奶,七十岁了,腿脚不便,去年冬天还因为忘关煤气灶烧糊了锅底,
是林小满闻到焦糊味敲开了门。那时陈奶奶攥着她的手,眼泪汪汪地说:“小满啊,
要不是你,我这把老骨头怕是要交代了。”林小满放下早餐,快步冲到302门口,
手指在门铃上按得急促。“陈奶奶!陈奶奶您在吗?开门!”门内没有回应,
只有隐约的水流声,煤气味却越来越浓,像一张无形的网,缠得她呼吸发紧。
她想起陈奶奶总把备用钥匙藏在门垫下,弯腰摸了摸,果然摸到了那枚冰凉的铜钥匙。
拧开门锁的瞬间,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她赶紧捂住口鼻,
冲进厨房——煤气灶的旋钮松松垮垮地挂着,蓝色的火苗不知何时已经熄灭,
只有煤气还在滋滋地往外冒。“陈奶奶!”林小满关掉总阀,打开厨房和客厅的窗户,
冷风卷着煤气味往外跑,她才敢大口喘气。转身时看见陈奶奶拄着拐杖站在卧室门口,
头发乱糟糟的,眼神有些发直。“奶奶您没事吧?”林小满扶住她,
掌心触到老人胳膊上的凉意,“怎么又忘了关煤气?您要是想用热水,喊我一声就行啊。
”陈奶奶眨了眨眼,浑浊的眼睛里慢慢蓄起泪:“我想自己烧壶水……不想总麻烦你。
”她的声音发颤,像被风吹动的枯叶,“人老了,没用了,连烧水都烧不明白。
”林小满心里一软。她在这个老旧社区做社工快两年了,陈奶奶是她帮扶名单上的重点对象。
老人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回不来一次,林小满便把自己当成了老人的半个孙女,
水电维修、买菜买药、甚至换灯泡,只要陈奶奶开口,她随叫随到。
同事总说她太较真:“小满,你是社工,不是保姆,差不多就行。
”她却总笑:“都是举手之劳,能帮就帮。”帮陈奶奶倒了杯温水,看着老人喝下,
林小满又检查了一遍煤气灶,确认旋钮已经拧紧,才拿起门口的早餐准备走。“奶奶,
中午想吃什么?我下班给您带回来。”“不用不用,”陈奶奶赶紧摆手,“我冰箱里有馒头,
热一下就行。”“馒头凉了不好消化,”林小满没听,掏出手机记下来,
“我买份小米粥和青菜包吧,软和。”她走到门口换鞋时,
瞥见陈奶奶床头柜上放着没拆封的降压药,又叮嘱:“记得吃降压药,下午我来给您量血压。
”陈奶奶点点头,看着林小满的背影消失在楼梯拐角,才慢慢走到窗边,
望着楼下那个快步走远的年轻身影,轻轻叹了口气。窗台上的仙人掌蔫蔫的,
是上个月林小满帮她换的土,可她总记不住浇水。林小满回到办公室时,
同事周姐正在整理文件。“又去302了?”周姐抬头看她,眼里带着无奈,“小满,
陈奶奶的儿子昨天给社区打了电话,说想请个护工,让你别总跑了。
”林小满愣了一下:“请护工?陈奶奶没跟我说啊。她儿子不是总说工作忙,没空管吗?
”“说是你把老人照顾得太‘好’了,”周姐推了推眼镜,“老人现在连下楼买个菜都不肯,
说等你下班带,她儿子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老人该失去自理能力了。
”林小满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像被什么东西堵着。她确实常帮陈奶奶买菜,
上次老人说楼下超市的菜不新鲜,她便绕远路去菜市场买;老人说不会用智能手机交水电费,
她每月都帮着代缴;甚至连老人的衣服,她都趁休息时拿去洗了晾好。她以为这是对老人好,
却没想过会让老人变得依赖。“可陈奶奶腿脚不好,自己出门不安全。”她小声辩解。
“腿脚不好可以拄拐杖,慢慢走,”周姐放下文件,认真地看着她,“小满,你有没有想过,
你帮得越多,老人越觉得自己不行。她儿子说得对,老人需要的不是‘全包办’,
是能自己做点事的底气。”林小满没说话,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角。
她想起上次帮陈奶奶收拾衣柜,发现老人把叠得整整齐齐的旧毛衣藏在最下面,
说:“这是我年轻时候织的,现在眼睛花了,织不了了。”当时她还安慰:“没事,
我给您买新的。”现在才反应过来,老人说这话时,语气里藏着失落。正出神时,
桌上的电话响了,是101的张阿姨打来的,声音急乎乎的:“小满!你快来看看!
我家小鹏又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了,说不去上学,这可怎么办啊!
”林小满赶紧起身:“张阿姨您别急,我马上过去。”101的门没关严,
一进门就听见张阿姨的哭声:“这孩子,说什么都不听!昨天老师打电话说他上课睡觉,
作业也不交,我多说了他两句,今天就不肯出门了!”客厅里散落着几张画纸,
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小人,颜料涂得乱七八糟。林小满轻手轻脚走到小鹏房间门口,
敲了敲门:“小鹏,是我,小满姐。能开开门吗?”门内传来闷闷的声音:“不开!
我不上学!”“我不是来劝你上学的,”林小满放软声音,“我看见你画的画了,画得真好,
能给我讲讲画里的故事吗?”沉默了几秒,门锁“咔哒”响了一声,门开了条缝。
小鹏探出头,头发乱糟糟的,眼睛红红的,校服外套被揉得皱巴巴的。他今年上初二,
是林小满帮扶的困境青少年,父母离婚后跟着妈妈张阿姨过,性格越来越孤僻,
成绩也一落千丈。林小满走进房间,墙上贴满了漫画,有 superhero,有怪兽,
线条流畅,看得出来很有天赋。“这是你画的?”她指着一幅奥特曼打怪兽的画,
“怪兽的眼睛画得好有神,像会发光一样。”小鹏的嘴角偷偷翘了一下,
又很快抿紧:“我妈说画画没用,浪费时间。”“怎么会没用?”林小满拿起一张画纸,
“画画是很厉害的本事,能把心里想的东西画出来,多棒啊。
”她转头看向站在门口的张阿姨,“张阿姨,小鹏有绘画天赋,不如给他报个美术班?
说不定以后能当漫画家呢。”张阿姨皱起眉:“报什么美术班?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
他成绩都倒数了,再画画更不用心读书了!我跟他说过多少次,好好读书考高中,
不然以后没出路!”“可他不喜欢读书啊,”林小满忍不住替小鹏辩解,
“强迫他学不喜欢的东西,只会越来越抵触。您看他画得多好,
这是他的兴趣……”“兴趣能当饭吃吗?”张阿姨提高了声音,“我吃过没文化的苦,
不能让他走我的老路!小满,你是文化人,你帮我劝劝他,让他把画画的心思收起来,
好好上课!”小鹏猛地低下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都发白了。
林小满看着他委屈的样子,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她想说“兴趣比成绩重要”,
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可张阿姨期盼的眼神落在她身上,她又把话咽了回去。
那天下午,林小满陪着小鹏做了一下午作业,给他讲数学题,帮他划英语单词。
小鹏全程没说话,只是机械地写着,眼神却时不时飘向桌上的画笔。
林小满看着他落寞的侧脸,心里隐隐觉得,自己好像又做错了什么。傍晚下班时,
林小满去超市买了小米粥和青菜包,拎着往302走。路过小区花园,
看见陈奶奶正拄着拐杖慢慢散步,身边跟着个穿护工服的阿姨。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老人身上,
她的脸上带着笑,正跟护工说着什么,步子虽然慢,却很稳。林小满站在原地,
看着老人走到石凳旁坐下,护工帮她理了理围巾,
然后老人自己从口袋里掏出纸巾擦了擦嘴角。那一刻,
林小满突然想起周姐说的话:“老人需要的不是‘全包办’,是能自己做点事的底气。
”她悄悄转身,把手里的粥和包子放回了超市,换了一袋苹果。走到302门口时,
她敲了敲门,开门的是护工。“陈奶奶在吗?”陈奶奶从客厅探出头,看见是她,
眼睛亮了亮:“小满来了。”“我路过,买了点苹果,您爱吃的那种面苹果。
”林小满把苹果放在桌上,没像往常一样去厨房检查煤气,也没问降压药吃了没,
“护工阿姨看着很细心,以后有什么事,您可以跟她说。”陈奶奶点点头,
拉着她的手坐下:“今天护工陪我去楼下晒了太阳,还教我用智能手机看天气预报,不难,
我学会了。”老人的语气里带着点小骄傲,像个学会新本领的孩子。
林小满笑了:“您真厉害。”她看了看表,站起身,“那我不打扰您休息了,
有事……您可以给我打电话,也可以让护工帮您联系。”“好,好。”陈奶奶送她到门口,
看着她下楼,这一次,眼里没有了之前的依赖,只有轻松的笑意。走出居民楼,
晚风带着花香吹过来,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心里那股堵着的感觉好像散了些。她掏出手机,
给张阿姨发了条微信:“张阿姨,我打听了一下,市里有个青少年美术公益课堂,周末上课,
不耽误平时学习,要不要带小鹏去试试?”没过多久,张阿姨回了条语音,
语气虽然还有点犹豫,但没像之前那样坚决反对:“……真的有用?
那……我问问他愿不愿意去吧。”林小满看着信息,嘴角慢慢扬起。她想起刚做社工时,
前辈说过的话:“我们是引路人,不是铺路石。路要他们自己走,我们能做的,
是在他们摔倒时,递上一把扶他们起来的手,而不是替他们走完全程。”那时她不懂,
总觉得要把所有能做的都做了,才算是尽责。现在她好像有点明白了,
“帮助”不是把别人的人生扛在自己肩上,而是相信他们有能力走好自己的路,
哪怕路上有坎坷,有荆棘,那也是属于他们的风景。楼道里的脚步声渐渐远了,
林小满走到小区门口,看见卖烤红薯的大爷推着车经过,香气飘了一路。她买了个烤红薯,
捧在手里暖暖的。红薯要自己剥皮才香,人生大概也是这样,要自己经历才完整。
第二章 画室里的颜料渍小鹏最终还是去了美术公益课堂。张阿姨在微信里跟林小满说,
孩子听到能去学画画,眼睛亮得像星星,那晚主动把作业写完了,还把画具收拾得整整齐齐。
林小满周末去课堂做志愿者时,果然在画室角落里看到了小鹏。他正趴在画架前,
专注地给一幅静物写生上色,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睫毛长长的,
神情认真得不像平时那个孤僻的少年。旁边的志愿者老师低声说:“这孩子有天赋,
对色彩特别敏感,就是太内向,不爱说话。”林小满没去打扰他,
只是悄悄坐在后排的椅子上,看着孩子们画画。画室的墙上贴满了他们的作品,
有稚嫩的向日葵,有歪歪扭扭的小猫,还有色彩浓烈的抽象画,每一幅都透着蓬勃的生命力。
下课的时候,小鹏抱着画夹出来,看见林小满,愣了一下,然后慢慢走过来,
把画夹递给她:“画的……静物。”画纸上是一个陶罐、一个苹果和一把小刀,
线条虽然还有些生涩,但光影处理得很好,陶罐的质感立体,苹果的红色透着光泽。
“画得真好,”林小满由衷地赞叹,“比我上次看的又进步了。”小鹏的耳朵红了,
低下头小声说:“老师说……可以参加市里的青少年美术比赛。”“那太棒了!
”林小满眼睛一亮,“你想参加吗?”孩子的头埋得更低了,
声音小得像蚊子哼:“我妈不让……她说比赛耽误学习。”林小满的心沉了一下。
她知道张阿姨的顾虑,单亲妈妈独自带孩子,总怕一步走错就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所以把“好好读书考大学”当成唯一的出路。可她也看到了小鹏对画画的热爱,
那种眼里有光的样子,是在课本前从未有过的。“比赛是周末举办,不耽误上课的。
”林小满斟酌着说,“而且获奖了对升学也有帮助,算是特长加分。”她想了想,补充道,
“要不,我跟你妈妈聊聊?”小鹏猛地抬起头,眼里有期待,又有不安:“真的吗?
你别跟她吵架……我妈她,她就是怕我学坏。”“不会吵架的,”林小满揉了揉他的头发,
“我们好好说。”周一下班,林小满特意绕到张阿姨家。刚走到楼下,
就听见楼上传来争吵声,是张阿姨和小鹏的声音。“我说了不让你去比赛!你怎么就是不听!
”张阿姨的声音带着怒气,“这个周末的数学补习班你必须去,上次测验你才考了五十分!
”“我不喜欢数学!我想去比赛!”小鹏的声音带着哭腔,“画画是我的梦想!
”“梦想能当饭吃吗?”张阿姨的声音更响了,“等你考不上高中,找不到工作,看谁养你!
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学,不是让你整天瞎画的!”林小满赶紧上楼,敲了敲门。门开了,
张阿姨眼睛红红的,看见是她,叹了口气:“小满你来了,你看这孩子,
被惯得越来越不听话。”小鹏站在客厅角落,背对着门口,肩膀一抽一抽的,画夹扔在地上,
一张画纸掉了出来,正是那幅准备参赛的静物写生,上面被踩了个脚印。林小满捡起画纸,
轻轻擦了擦上面的灰,没提比赛的事,反而问张阿姨:“阿姨,您晚饭吃了吗?
我带了点饺子,刚出锅的。”张阿姨愣了一下,接过饺子:“还没,气都气饱了。
”“先吃饭,吃饱了再聊。”林小满把饺子放进厨房,又给小鹏倒了杯温水,递到他手里,
“去把眼泪擦擦,饺子要凉了。”晚饭时,林小满没提画画和比赛,
只是跟张阿姨聊社区里的事,说哪家的花开了,哪家的孙子考上大学了。
张阿姨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话也多了起来,说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我以前也喜欢唱歌,
在厂里的文艺队,后来有了小鹏,就再也没唱过了,一门心思就想让他过得好点。
”“唱歌很好啊,”林小满笑着说,“等小鹏再大点,您也可以报个老年合唱团,重拾爱好。
”张阿姨叹了口气:“我哪有那心思?小鹏要是能考上重点高中,我就烧高香了。
”她看向小鹏,语气软了些,“不是妈不让你画画,妈是怕你分心,将来后悔。
”小鹏扒拉着碗里的饺子,没说话。吃完饭,林小满帮着收拾碗筷,趁小鹏去房间的功夫,
她对张阿姨说:“阿姨,我今天去画室了,小鹏的画真的进步很大,
老师说他是难得的好苗子。比赛我看了规则,周末两天,不耽误上课,而且获奖了能加学分,
对考高中有好处。”张阿姨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围裙:“我不是不让他画,
我是怕他一门心思扑在画画上,文化课落下了,最后两头空。”“其实不一定非要二选一的,
”林小满递了杯温水给她,“您看,他现在为了能画画,主动写作业了,这不就是进步吗?
有时候兴趣能带动学习的动力。您要是担心,我们可以跟他约定,比赛后把落下的功课补上,
您监督他,怎么样?”张阿姨看着窗外,夜色里能看到小鹏房间的灯光,孩子没关窗,
隐约能看到他正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画笔,却没动笔,只是对着画纸发呆。
她想起小鹏小时候,拿着蜡笔在墙上画画,她气得打了他手心,
可孩子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画的是你,你笑起来最好看。
”“让我想想……”张阿姨的声音低了下去。林小满离开时,小鹏从房间里跑出来,
塞给她一张纸条,然后飞快地跑回房间关了门。纸条上是用铅笔写的字:“谢谢你。
”后面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还有个笨拙的奥特曼。林小满笑着把纸条放进包里,
走在夜晚的楼道里,脚步比来时轻快。她没有再催张阿姨做决定,有些路,
需要当事人自己慢慢想通,外人说再多,都不如他们自己愿意迈出那一步。几天后,
张阿姨主动给林小满发微信:“小满,我问小鹏了,他说保证比赛后好好学数学,
我……我同意他参加比赛了。”后面还加了个加油的表情。林小满看到信息时,
正在帮社区的王姐整理低保材料。王姐是社区里的单亲妈妈,丈夫几年前去世了,
她一个人打两份工供女儿上大学,最近总说头晕,林小满硬拉着她去做了体检,查出贫血,
医生让她多休息,加强营养。“王姐,你看你,都说了让你别太累。”林小满看着体检报告,
眉头皱着,“这份晚上的保洁工作别做了,身体垮了怎么办?”王姐叹着气:“不做不行啊,
女儿下个月交学费,我这点工资不够。”她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布满了裂口,
是常年做家务和打工磨的。“学费差多少?”林小满问,“社区有教育救助金,我帮你申请。
”“申请过了,”王姐摇摇头,“说我女儿超过十八岁了,不符合条件。
”她拿起桌上的馒头,啃了一口,“没事,我年轻,熬熬就过去了。
”林小满看着她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发酸。王姐总说自己没事,可她眼底的青黑藏不住,
上次帮她搬东西,林小满发现她连个装满书的箱子都搬不动。“要不,我跟我朋友说说,
她公司招兼职文员,不用熬夜,工资也还行。”王姐眼睛亮了亮,又很快黯淡下去:“文员?
我没文化,不会用电脑啊。”“我教你啊,”林小满拍着胸脯,“基础的办公软件不难,
我晚上有空就来教你,保证你一个星期学会。”王姐犹豫了:“会不会太麻烦你?
你平时工作就够忙的了。”“不麻烦,”林小满笑着说,“就当复习功课了。
”她没告诉王姐,其实她朋友的公司早就招满人了,是她自己想帮王姐找个轻松点的工作,
特意托朋友腾出来的岗位。她觉得王姐太苦了,自己帮一把,她就能轻松点。接下来的一周,
林小满每天下班后都去王姐家教她用电脑。王姐学得很慢,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
教了五遍还是记不住,急得直拍自己的头:“你看我这脑子,太笨了。”“不笨,
是没接触过,多练练就好了。”林小满耐心地一遍遍地教,从开机到打字,
从建文件夹到发邮件。王姐的女儿周末回家,看到妈妈在学电脑,很惊讶:“妈,
你怎么想起学这个了?”“小满教我的,说能找个轻松点的工作。”王姐笑着说,
眼里有了光彩。女儿却皱起眉:“妈,你别折腾了,我下个月申请助学贷款,
你把身体养好就行。”她转头对林小满说,“林姐,谢谢你的好意,但我妈真的学不会这些,
她连智能手机都用不利索,您别白费功夫了。”林小满愣了一下:“可你妈身体不好,
不能再做重活了……”“我知道,”女孩的语气有点硬,“但这是我们家的事,
我们自己能解决。我妈就是太好强,总不想麻烦别人,您越帮她,她越觉得自己没用。
”林小满看着王姐,老人低下头,手里的鼠标在桌上胡乱点着,耳朵红了。
林小满突然想起陈奶奶学会用智能手机时的骄傲,想起小鹏拿到画笔时的眼睛发亮,
她好像明白了女孩的意思——有时候,过度的帮助,反而会剥夺别人证明自己的机会。
那天晚上,林小满没再教王姐用电脑,只是陪她聊了聊天,听她说女儿小时候的事,
说丈夫还在时一家人的快乐时光。王姐说起这些,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眼里的疲惫好像也淡了些。“其实我不想学电脑,”王姐突然说,
“我就想在小区里找个看大门的活,不用动脑子,还能看着家,就是怕你觉得我没上进心。
”林小满心里一震,原来王姐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因为她的“好意”,
才硬着头皮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看大门很好啊,”她赶紧说,
“小区物业刚好在招夜班门卫,我帮你问问,轻松,离家近。”王姐的眼睛亮了:“真的?
可以吗?”“当然可以。”林小满笑着点头,心里那股熟悉的愧疚感又涌了上来。
她总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对别人好,却忘了问问别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小鹏参加美术比赛那天,林小满去了现场。张阿姨也来了,站在人群后面,
看着台上领奖的儿子,眼圈红红的。小鹏获得了二等奖,拿着奖状下台时,
径直走到妈妈面前,把奖状递了过去:“妈,我没耽误学习,这次数学小测我考了七十多分。
”张阿姨接过奖状,手都在抖,突然抱住儿子:“对不起,妈以前总逼你……”“不怪你,
妈。”小鹏回抱住妈妈,“以后我好好学习,也继续画画。”林小满站在不远处,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