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重生连载
小说叫做《玄女重生成丑女》是景如至一的小内容精选:《人间玄女》第一尘青丘的风总带着桃花的甜可对玄女来那香气里藏着的全是旧她站在折颜上神的桃林边指尖最后一次触到花瓣那粉白的瓣子竟簌簌落像极了当年在昆仑离镜看着司音时眼里碎掉的“你当真要走?”身后传来白浅的声带着几分她惯有的漫不经却又藏着点说不清的挽玄女没回她的衣袂被青丘的风掀露出袖口绣着的玄鸟图腾——那是她从出生就带着的印也是她永远成不了...
主角:离镜,祝之竹 更新:2025-07-29 12:46:15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人间玄女》第一章 离尘青丘的风总带着桃花的甜香,可对玄女来说,
那香气里藏着的全是旧刺。她站在折颜上神的桃林边缘,指尖最后一次触到花瓣时,
那粉白的瓣子竟簌簌落了,像极了当年在昆仑墟,离镜看着司音时眼里碎掉的光。
“你当真要走?”身后传来白浅的声音,带着几分她惯有的漫不经心,
却又藏着点说不清的挽留。玄女没回头。她的衣袂被青丘的风掀起,
露出袖口绣着的玄鸟图腾——那是她从出生就带着的印记,
也是她永远成不了“白浅”的证明。“这里不是我的地方。”她声音很轻,
却比桃林里的石子更沉,“人间或许是。”白浅没再劝。玄女知道,
这位青丘帝姬永远懂分寸,就像当年她借走容貌时,白浅虽不乐意,却也没真正拦着。
可有些东西借得来,心却借不来。就像她后来在魔界,把司音的模样刻进骨里,
把离镜的喜好当成活着的章程,最后还是成了他眼里“像却终究不是”的影子。
她转身往南走,脚下的云气渐渐散了。青丘之外是迷雾沼泽,据说有上古凶兽盘踞,
可她走得很稳。当年为了在魔界站稳脚跟,她跟着翼族战士学过辨毒,跟着老巫祝认过瘴气,
那些为了讨离镜欢心而学的“旁门左道”,此刻倒成了护身的本事。
沼泽里的瘴气是灰紫色的,像极了离镜常穿的袍子颜色。玄女闭了闭眼,
指尖凝出一点白光——那是昆仑墟的基础术法,她当年总嫌不够威风,学了没多久就丢开了,
如今却要靠这点微光驱散瘴气。“吼——”凶兽的咆哮从左侧传来,腥风扑面而来。
玄女侧身避开,腰间的匕首瞬间出鞘——这匕首是她离开魔界时唯一带走的东西,离镜送的,
说是翼族勇士用的,可她从未真正用它杀过谁。直到此刻,匕首划破凶兽皮肤时发出的锐响,
才让她突然意识到:原来她早就不是那个需要攥着别人给的东西才能安心的玄女了。
她一路向南,避开了九重天的地界,绕过了魔族的哨所。越是靠近人间,
天地间的灵气就越稀薄,
可空气里的烟火气却越来越浓——那是一种混杂着柴米油盐、人声鼎沸的气息,吵,却鲜活。
穿过最后一片瘴气林时,她看见远处有炊烟升起。那烟是灰白的,直直地往天上飘,
不像青丘的云会绕着山转,也不像魔界的戾气会缠在树梢。她站在林边看了很久,
直到天边的晚霞把那缕烟染成金红色,才抬脚迈过那道无形的界线。
脚下的土地不再是松软的腐殖土,而是带着砂砾的黄土。远处传来车辙压过地面的声响,
还有赶车人的吆喝:“快走嘞!前头就是洛阳城,天黑前能赶上进城!
”玄女往声音来处走去。赶车的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
见她穿着一身素白长衣那是她用术法变的,怕太过招摇,眼神里有些好奇,却没多问,
只咧开嘴笑:“姑娘也是去洛阳?上来搭个车呗,这路还有十里地呢。”她犹豫了一下,
还是上了车。车板上堆着些麻布包,散发着草药的味道。汉子说他是药农,去城里卖药的,
“这洛阳城可大了,有卖糖人的,有唱小曲儿的,还有会画画的先生,
画出来的人像能跟真人似的。”汉子絮絮叨叨地说着,说城里的桥是石头砌的,
能过百辆车;说城里的楼有三层高,
站在顶上能看见半个城;说城里的大夫能把快断气的人救回来,用的不是法术,
就是些草根树皮。玄女听得入神。她在昆仑墟学过些粗浅的医术,当年为了离镜,
还特意练过怎么用灵力止痛,可从未想过,没有灵力的凡人,能靠草木救命。车进洛阳城时,
城门正对着的大街上挤满了人。有挑着担子卖花的姑娘,
篮子里的月季开得比青丘的桃花还要艳;有扎着羊角辫的小孩追着卖糖画的跑,
银铃似的笑声撞在玄女耳上,竟让她紧绷了一路的肩颈松了些。“姑娘要去哪儿?
我这就停了。”药农汉子把车停在街角。玄女看着眼前的热闹,突然想起很多年前,
离镜曾跟她说,他年轻时偷偷去过人间,说那里的人很傻,
为了几块碎银子能扛着石头走十里路,却又很厉害,
能在平地上建起比翼族宫殿还气派的房子。那时她只当是闲话,
心里想的是怎么把琴弹得更像司音,怎么把棋下得让离镜能多陪她坐一会儿。
“我……找个能住的地方。”她轻声说。汉子指了指街尾:“那边有客栈,不贵。
要是想长住,也能找牙婆租个小院。对了,你要是懂草药,前面的济世堂正在招坐堂大夫,
老板人挺好。”玄女谢过他,提着简单的行囊往街尾走。路过济世堂时,她停住了脚步。
门楣上挂着块木匾,写着“济世堂”三个隶书字,笔锋稳健,不像法术变出来的,
倒像是人一笔一划写的。她推开门,药香扑面而来,比药农的麻布包里的味道更清润。
柜台后坐着个穿青布长衫的老者,正低头算账,听见动静抬头看她,眼神温和:“姑娘抓药?
”“我听说……您这里招大夫?”玄女的声音还有些生涩。老者打量了她两眼,见她虽年轻,
眼神却稳,不像寻常女子那般怯生,便点点头:“是招。不过得先试试脉。
”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那边有位等候的老丈,你且试试。”玄女走过去坐下。
她指尖搭上老丈的手腕时,忽然想起当年在魔界,离镜生了场小病,她捧着药碗守在床边,
他却望着窗外说:“还是司音懂我,知道我不喜这苦药。”那时她心里像被针扎,
却还是笑着说:“我学了新的法子,能让药不苦。”可此刻,指尖下的脉搏沉稳有力,
老丈的呼吸带着些微的滞涩——是风寒入肺,不算重,却拖了些时日。她收回手,
轻声说:“老丈是前些天淋了雨吧?肺里有湿气,得用杏仁、苏子煮水,再加些生姜驱寒。
”老者在一旁听着,眼里露出些赞许:“说得不错。你若愿意,明日便可来上工,
月钱一月二两银子,管两餐。”玄女愣住了。二两银子,她不知道能换多少东西,
可老者眼里的认可,比当年离镜偶尔的微笑更让她心安。当晚她租了个小院,
就在济世堂后巷。院子里有棵老槐树,树干上有个树洞,像是被虫蛀的,
却在树底下长出了丛野菊。她坐在院中的石阶上,
看着天上的月亮——人间的月亮好像比青丘的小些,却更亮,照在地上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她摸出怀里的匕首,那是离镜送的,此刻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她曾以为这匕首是她在魔界的依靠,后来才明白,真正能依靠的,从来不是别人给的东西。
第二天去济世堂时,她路过街角的书铺,看见铺子里挂着幅画,画的是洛阳城的桥。
那桥确实像药农说的,石头砌的,桥上有行人,桥下有船,连船桨划水的波纹都画出来了。
她站在铺外看了很久,直到书铺老板笑着问:“姑娘喜欢?这是周先生画的,他还收徒弟呢,
教画画,也教写字。”玄女想起自己当年为了离镜,在案前练了三个月的字,
只为他说一句“你的字倒有几分像司音”。那时的笔砚是魔界最好的,墨是用灵草调的,
可写出来的字总带着刻意的模仿。她走进书铺,指着那幅画:“我想学这个。
”老板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姑娘有眼光。周先生就在后堂,我去叫他。”那天下午,
她除了在济世堂坐诊,还成了周先生的徒弟。先生教她握笔,说“笔要稳,心要静,
别想着画得像,要想着你眼里的桥是什么样的”。她握着笔的手有些抖,
不像当年为了讨离镜欢心时那样紧绷,反而带着点陌生的期待。日子就这么过了下来。
每天清晨去济世堂,午后去书铺学画,傍晚回来时,会路过卖点心的摊子,
买一块桂花糕——那味道甜甜的,不像魔界的蜜那么腻,带着点人间的烟火气。
有天她给一位夫人诊脉,夫人说:“姑娘不仅医术好,听说画画也不错?我家小女儿想学琴,
不知你会不会?”玄女愣了愣。她在昆仑墟学过琴,当年为了离镜,
把《凤求凰》练得滚瓜烂熟,可他总说“不如司音弹得有灵气”。
她以为自己早就忘了怎么调弦,可当夫人把琴放在她面前时,指尖落在琴弦上的瞬间,
那些音符竟自然而然地流了出来。不是《凤求凰》,是她昨天在街角听来的小调,
卖花姑娘哼的,带着点轻快的调子。夫人听得入了神,等她停了,
才笑道:“姑娘这琴弹得真好,比那些只会弹古曲的先生有趣多了。不如你教教我女儿?
我付束脩。”那天晚上,玄女坐在槐树下,第一次没有想离镜,没有想青丘,也没有想魔界。
她想起白天诊脉时老丈感激的眼神,想起周先生夸她“今天的画有灵气了”,
想起学琴的小姑娘把亲手做的纸花塞给她。这些都不是为了谁,不是为了让谁喜欢,
不是为了模仿谁,只是她自己。她摸了摸腰间的匕首,已经很久没出鞘了。
洛阳城里没有凶兽,没有瘴气,只有街坊邻居的招呼声,只有清晨的豆浆香,
只有傍晚的夕阳把城墙染成金色。人间确实安稳。可更重要的是,在这里,
她不必再做谁的影子。她的医术,她的琴棋书画,不再是讨谁欢心的工具,
而是她在这人世间,一步步走出来的路。秋风起时,济世堂的生意忙了起来。
有天她接诊到一个外伤病人,是个盖房子的工匠,从架子上摔了下来,腿骨断了。
她用灵力帮他接骨时,指尖的白光让工匠吓了一跳。“姑娘……你是仙人?
”工匠结结巴巴地问。玄女停了手,看着他眼里的惊惶,却没有像从前那样慌忙掩饰。
她笑了笑,轻声说:“我只是个大夫。”她确实是玄女,是从青丘离开的玄女,
是在魔界待过的玄女。可现在,她更是洛阳城里会看病、会画画、会弹琴的玄女。那天傍晚,
她收了诊金,去书铺买了新的画纸。周先生正在画一幅《洛阳秋景图》,见她来,
指了指画里的一角:“这里少了点东西,你觉得加什么好?
”玄女看着画里的街道、行人、老树,忽然想起刚到洛阳时,那缕被晚霞染成金色的炊烟。
她拿起笔,在画的角落添了一缕烟,细细的,却像能一直飘到天上去。“这样就好。
”她轻声说。周先生看着那缕烟,点了点头:“是好。有生气。”窗外的老槐树落了片叶子,
打着旋儿落在地上。玄女看着那片叶子,突然觉得,人间或许不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而是让她终于能安心落下的地方。她的路还长,或许有一天会遇到旧人,
或许会想起更多往事。但此刻,她握着画笔,闻着药香,听着窗外的叫卖声,
知道自己走对了——这不是逃离,是重生第二章 青丘旧影,人间药香暮春的雨刚过,
城郊的青山被洗得透亮,雾气在半山腰缠成玉带。玄女提着竹篮走在湿软的草地上,
裙摆扫过带露的蕨类植物,惊起几只翅膀沾着水珠的灰蝶。
她指尖拂过一株刚冒头的七叶一枝花,
指尖的灵力若有若无地漫开——这是她在人间扎根五年,才慢慢学会的收敛。
五年前她离开青丘时,衣袂上还沾着折颜桃花林的落瓣,脚下的云气却一路向着人间沉。
青丘的风是暖的,可每一缕风里都藏着离镜的影子;魔界的业火是烈的,
却烧不尽她为讨一人欢喜而学的那些皮毛技艺。直到踏入人间的第一日,
听见市集里货郎的吆喝、看见窗棂上晒着的草药,她才忽然觉得,
那些曾为旁人学的医术、琴棋,原来可以变成自己的根。如今她在城南开了家“善药馆”,
门楣上挂着块旧木匾,是她亲手刻的。馆里总飘着艾草与当归的香气,
墙角的青瓷瓶里插着晒干的金银花,阳光透过雕花木窗落在药柜上,
把“当归”“白术”的标签照得清晰。她不再是那个为了谁的目光而束发描眉的玄女,
只是善药馆里会看病的苏先生——苏是她在人间取的姓,取自“苏生”,意为新生。
“苏先生,今日去采灵芝?”山下茅屋的老妪看见她,笑着递来两个刚蒸好的米糕,
“后山雾大,早些回来。”玄女接过米糕,指尖温软:“多谢张婆婆,我采到便回。
”她要找的不是寻常灵芝。前几日有个妇人来诊,肺痨已到晚期,寻常草药只能吊着性命,
唯有百年以上的赤芝能续命。她循着灵气感应往山深处走,越往上,草木越密,
连鸟鸣都稀了。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喘息,夹杂着野兽的低吼,她脚步一顿,
灵力瞬间凝聚在掌心——在人间五年,她早已学会不轻易显露神通,可这动静里的凶险,
藏不住。拨开半人高的灌木丛,眼前的景象让她眸色微沉:一头斑斓猛虎正弓着背,
前爪按住一个瘦小的身影,虎爪下的少年不过十来岁,手里紧紧攥着个红绸包,
包着的东西鼓鼓囊囊,露出的边角沾着泥土。少年的胳膊被树枝划开了长口子,
血顺着指尖滴在草地上,可他死死盯着老虎,眼里没有惧意,只有狠劲。“放开我!
我娘还等着我……”少年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咬着牙没让眼泪掉下来。猛虎低吼一声,
张开的血盆大嘴里淌着涎水,眼看就要咬下去。玄女没再犹豫,指尖灵力如细箭射出,
正中猛虎前胛。那灵力看似轻柔,落在虎身上却像被重石击中,猛虎痛得嗷呜一声,
踉跄着后退几步,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终究是忌惮那股无形的力量,夹着尾巴钻进了密林。
少年愣了愣,才后知后觉地松了劲,瘫坐在地上。他抬起头,看见站在不远处的玄女,
一身素色布裙,竹篮挎在臂弯里,明明是温和的模样,可刚才那瞬间的气场,
让他莫名觉得安心。“你……你是神仙吗?”少年声音发颤,却还是撑着站起来,
手里的红绸包攥得更紧了。玄女走近,看见他胳膊上的伤口深可见骨,
还有几处被虎爪刮到的血痕,眉头微蹙:“不是神仙。你伤得重,先处理伤口。
”她从竹篮里拿出干净的布条和止血的草药,刚要上前,却见少年往后缩了缩,
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药篮侧面——那里挂着个小小的木牌,刻着“善药馆”三个字。
“你是善药馆的苏先生?”少年忽然激动起来,伤口的疼都忘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苏先生!求你救救我娘!求你了!”他额头磕在湿泥里,红绸包滚落在一旁,
露出里面的东西——是一株品相极好的野山参,须根完整,一看便知有些年头。
“这山参……”玄女捡起参,指尖触到参须上的灵气,“你为这个上山?
”“我娘咳得快不行了,郎中说要山参才能吊着命。”少年眼眶通红,却倔强地没掉泪,
“我知道苏先生医术好,城里的王大户家的老夫人就是你救回来的。我没钱,
可这山参能换钱,或者……或者抵诊金,求你跟我去看看我娘!
”玄女看着他胳膊上渗血的伤口,又看了看他手里紧紧攥着的、自己刚才递过去的布条,
忽然想起五年前刚到人间时,她对着药草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认,对着琴弦练到指尖起泡,
那时只想着,这些曾为讨离镜欢心而学的东西,如今能让她在人间活下去。
可现在看着这少年,她忽然明白,活下去之外,这些技艺还能做别的。她把山参放回他手里,
又从竹篮深处取出一个用锦盒盛着的东西——那是她刚找到的赤芝,菌盖红得像玛瑙,
边缘带着金边,正是百年以上的珍品。“起来吧。”她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跟你去。这灵芝,或许比山参有用。”少年愣住,看着她手里的赤芝,
又看看自己的山参,突然捂住脸,呜呜地哭了起来。这是他上山以来,第一次掉眼泪。
第三章 茅舍药香,半月光景少年叫祝之竹,家在山脚下的祝家村。
他娘陈氏生他时伤了身子,这几年又染了肺痨,药吃了无数,身子却一天比一天弱。
村里的郎中早就摇头,说只能等了。玄女跟着祝之竹回村时,
夕阳正把茅草屋的影子拉得很长。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
一股浓重的药味混着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陈氏躺在里屋的木板床上,
盖着打了好几块补丁的薄被,脸色白得像纸,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细碎的喘息,
仿佛风一吹就会散。“娘!我回来了!我把苏先生请来了!”祝之竹跑过去,声音放得极轻。
陈氏艰难地睁开眼,看见床边站着的女子,素衣素裙,眉眼清和,身上没有寻常药婆的苦气,
反而带着草木的清香。她想抬手,却连抬手指的力气都没有。玄女放下竹篮,走到床边,
指尖搭在陈氏的腕脉上。脉象细弱如丝,肺腑之气已散,确实凶险。她收回手,
从竹篮里取出赤芝,又让祝之竹把家里剩下的草药都拿来。“当归三钱,杏仁五钱,
还有这个……”她拿起一株晒干的川贝,“研成粉末,用温水调开。
”祝之竹手脚麻利地照做,看着她把赤芝切成薄片,又加入几味寻常草药,
放进陶罐里慢慢熬。药香渐渐弥漫开来,不是以前那种苦涩的味道,反而带着一丝清甘。
“苏先生,我娘她……”祝之竹看着陶罐里翻滚的药汁,声音发颤。“先喝药。
”玄女没说能不能好,只是专注地看着火候,“你去烧点热水,把伤口处理了,不然要发炎。
”接下来的半个月,玄女几乎住在了祝家村。她每天往返于善药馆和祝家,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