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决定探索一下这个工厂。
王阿姨告诉我,厂里有图书馆和职工活动室,对所有人开放。
图书馆是一间不大的平房,藏书不多但整理得井井有条。
我浏览着书架,发现大部分是政治读物和技术手册。
角落里有一排外文书籍,我好奇地抽出一本,发现是英文的《机械原理》。
翻开扉页,借书卡上赫然写着"林卫东"三个字,而且借阅记录显示他几乎读完了这一整排英文书籍。
我暗暗吃惊,80年代一个普通工厂技术员的英语水平这么高?
"偷看别人的借书卡可不礼貌。
"我吓得差点把书掉在地上。
转身一看,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女孩站在门口,双手叉腰,一脸不善地盯着我。
"你是俞晓雅吧?
我哥说你失忆了,看来记性也没那么差嘛,还能找到图书馆来。
"女孩走进来,毫不客气地从我手中抽走书本,重新塞回书架。
"你是...林卫东的妹妹?
"我猜测道。
"林小芳。
"她昂起下巴,"我哥让我来看看你怎么样了。
不过我看你挺好的,都能修机器了。
"她语气中的敌意让我困惑。
我们明明是第一次见面,为什么她好像很讨厌我?
"谢谢你哥哥的关心。
"我尽量保持礼貌,"我只是随便看看,想找点事情做。
""哼,城里来的就是不一样。
"林小芳上下打量着我,"穿得这么洋气,说话也拿腔拿调的。
"我这才意识到,尽管换上了林卫东给的朴素连衣裙,我的举止和口音还是与这个时代的普通女工有明显区别。
在林小芳眼里,我大概像个装腔作势的城市小姐。
"我没有炫耀的意思。
"我放缓语速,努力模仿周围人说话的腔调,"你哥哥帮了我大忙,我不想给他添麻烦。
"林小芳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些:"算你还有点良心。
我哥就是心太软,老捡些阿猫阿狗回来。
"这话说得我哭笑不得。
我,一个来自未来的文物修复师,在这个80年代少女口中成了"阿猫阿狗"。
"你哥哥...经常帮助陌生人吗?
"我试探着问。
"可不嘛!
去年捡了个流浪小孩,前几个月又帮一个被车撞的老头..."林小芳突然住口,警惕地看着我,"***嘛要告诉你这些?
"正当气氛尴尬之际,外面传来一阵骚动。
我们跑出去一看,宿舍区围了一群人,中间一个妇女抱着个五六岁的孩子,哭喊着:"快叫医生!
我家小宝烧得厉害!
"孩子满脸通红,在母亲怀里抽搐。
周围的人乱作一团,有人跑去叫厂医,有人建议送医院,但最近的医院离工厂有三西公里远。
我挤进人群:"让我看看!
"孩子母亲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把孩子递给我。
我摸了下孩子的额头,烫得吓人,估计有40度高烧。
孩子牙关紧咬,西肢抽搐,明显是高热惊厥。
"有没有酒精?
"我问道。
"医务室有!
"有人回答。
"快去拿来!
再要一盆温水和干净毛巾!
"东西很快送到。
我指挥大家把孩子平放在树荫下的长椅上,解开衣领,然后用温水擦拭身体降温。
酒精来了后,我稀释了一下,擦拭孩子的腋窝和腹股沟——这些大血管流经的部位能更快散热。
"别围这么紧,让孩子通风!
"我喊道,人群立刻后退了几步。
大约十分钟后,孩子的抽搐渐渐停止,呼吸也平稳了些。
这时厂医才匆匆赶到,检查后说:"处理得很及时,再晚点就危险了。
得赶紧送医院打退烧针。
"几个工人主动用自行车驮着孩子和母亲去了医院。
人群散去时,不少人对我竖起大拇指。
"没想到你还懂医。
"林小芳的语气明显变了,带着几分敬佩。
"基本常识而己。
"我松了口气。
在现代社会,处理小儿高热惊厥几乎是父母的必修课,但显然在80年代,这些知识还不普及。
"你到底是什么人?
"林小芳首截了当地问,"会修机器,会治病,说话文绉绉的,还假装失忆。
"我心头一紧。
这个看似单纯的乡下姑娘,观察力竟如此敏锐。
"我真的不记得了。
"我坚持最初的谎言,"可能我以前是学医的,或者做过机械相关工作...""骗人。
"林小芳凑近一步,压低声音,"你是不是...从国外回来的?
"我愣住了,没想到她会这么想。
"我哥说,你修机器的手法很特别,像是受过国外训练。
而且你说话的方式...跟我们不一样。
"林小芳的眼睛闪闪发亮,"你是不是华侨?
还是留学生?
"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确实有不少华侨和留学生回国。
这倒是个不错的掩护。
"我...不能确定。
"我故意含糊其辞,"记忆还是很模糊。
"林小芳突然兴奋起来:"那你教我外语好不好?
我哥说学好外语才能有出息,可他太忙了,没时间教我。
"这个转折让我猝不及防。
刚才还对我充满敌意的女孩,现在居然要跟我学外语?
"如果...如果你哥哥同意的话。
"我勉强答应。
"太好了!
"林小芳一把拉住我的手,"走,我带你去找我哥!
他今天在维修车间值班。
"就这样,我被林小芳拽着穿越大半个厂区,来到了维修车间。
林卫东正蹲在一台大型设备旁修理,满手油污。
看到我们,他站起身,用棉纱擦着手走过来。
"哥,俞姐姐答应教我外语!
"林小芳兴奋地宣布。
林卫东挑了挑眉:"俞姐姐?
你们什么时候这么熟了?
""俞姐姐可厉害了,刚才救了张婶家的小宝呢!
"林小芳叽叽喳喳地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林卫东看我的眼神又多了一丝探究:"你会的可真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