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陆总的方案只宠她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9-05

第一章 初遇:甲方的“不近人情”苏晚接到“时衍科技”中标通知时,

指尖还沾着马克笔的蓝墨。她的“晚·设计工作室”刚成立半年,挤在老写字楼的12层,

靠窗的位置摆着三盆多肉,

叶片上还沾着早上浇水时溅的水珠——这是她能给团队的全部“奢侈”,

直到这份AI医疗设备外观设计的合同砸进来,像道突然破云的光。“时衍科技的陆总,

出了名的严苛。”助理小林把打印好的资料递过来,指尖在“陆时衍”三个字上顿了顿,

“听说上个月有个设计团队改了七稿,最后还是被他否了,理由是‘不够尊重用户’。

”苏晚揉了揉发酸的颈椎,把设计初稿叠整齐。稿纸上的便携式心电监测仪,

线条利落却留了弧度——她特意查了目标用户是老年群体,圆角设计能避免磕碰。

“尊重用户不是喊口号,是落在细节里。”她把稿纸塞进帆布包,抬头时看见窗外的晚霞,

把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染成了暖橙色,“走吧,让这位陆总看看,我们的细节够不够。

”时衍科技的总部在城市新地标,玻璃大厦直插云霄,前台的金属logo泛着冷光。

苏晚跟着行政走进会议室时,长桌尽头已经坐了人。男人穿深灰色西装,袖口挽到小臂,

露出腕间的机械表,表盘是极简的黑,没有多余刻度。他垂着眼翻文件,

睫毛在眼下投出浅影,直到苏晚站定,才抬眸看过来。那目光很沉,像淬了冰的钢,

扫过她手里的设计稿时,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下。“苏设计师,”他的声音比想象中低,

没有温度,“你这设计,好看,但没用。”苏晚愣了愣,把稿纸推过去:“陆总,

我做了用户调研。老年群体握力较弱,所以监测仪的握柄加了防滑纹,

重量控制在200克以内,方便携带——”“防滑纹的深度是1.2毫米?”陆时衍打断她,

指尖点在稿纸的握柄处,“国标里老年用品的防滑纹最低要求1.5毫米,

你少了0.3毫米,冬天手干时,照样会滑。”他的指尖很凉,几乎要碰到苏晚的笔痕。

苏晚低头看稿纸,确实是她算错了数据,脸颊瞬间热起来。“抱歉,是我疏忽了,

我会修改——”“不是修改,是重做。”陆时衍把稿纸推回来,

纸页摩擦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时衍科技的产品,不允许‘疏忽’。

明天早上九点,我要看到新的方案,包括防滑纹的受力分析图。

”苏晚捏着稿纸的指尖泛了白。从这里回工作室要四十分钟,重做方案加受力分析,

意味着整个团队要通宵。她抬头想争取时间,却撞进陆时衍的目光里——他的眼神没有松动,

只有一种不容置喙的笃定,像在说“做不到就别接”。走出时衍科技时,晚风已经带了凉意。

小林气鼓鼓地踢了踢路边的石子:“他也太不近人情了!哪有让人家通宵改方案的?

”苏晚却盯着手里的稿纸,陆时衍刚才点过的地方,蓝墨被指尖蹭出了一点晕染。

“他说得对,”她忽然开口,“0.3毫米的差距,可能就是用户手里的安全隐患。

”那晚的工作室亮了一整夜。打印机嗡嗡作响,苏晚盯着电脑上的受力分析图,

反复调整防滑纹的参数。凌晨三点,小林递来一杯热咖啡,

看见苏晚把防滑纹深度改成1.6毫米——比国标还多了0.1毫米。“晚姐,没必要吧?

”“陆总要的不是达标,是极致。”苏晚喝了口咖啡,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

“我们要让他知道,‘晚·设计’不仅能达标,还能超出期待。”第二天早上九点,

苏晚准时出现在会议室。新的方案里,除了防滑纹的修改,

她还加了应急按钮的荧光涂层——老年用户视力可能不好,荧光色能让按钮更显眼。

陆时衍翻方案时,指尖在荧光涂层的标注上停了两秒,抬眸时,

目光里少了点冰意:“受力分析图我让工程师看了,没问题。但握柄的材质,我要亲自测试。

”他起身走向旁边的测试间,苏晚跟着进去,看见里面摆着各种仪器。

陆时衍拿起3D打印的握柄模型,手指在防滑纹上反复摩挲,又模拟老年人的握姿,

试了三次开合。“材质偏硬,”他放下模型,“换成软质硅胶,硬度控制在邵氏30度,

既能防滑,握感也更舒服。”苏晚立刻记在笔记本上,笔尖飞快:“我下午就联系供应商,

明天给您样品。”陆时衍看着她低头写字的模样,晨光落在她的发顶,挑出几缕浅棕的碎发。

他忽然想起行政递来的资料里写着,“晚·设计工作室”是苏晚一个人撑起来的,没有背景,

全靠接小单攒口碑。“楼下有咖啡厅,”他忽然说,“等样品的时间,不用一直等在这里。

”苏晚抬头,正好看见他转身的背影,西装下摆扫过测试台的边缘,带起一阵轻风。

她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这大概是这位严苛的陆总,第一次说“客气”话。

第二章 磨合:深夜的热汤与无声的关照样品测试那天,苏晚带了团队里的结构工程师。

软质硅胶的握柄确实比之前舒服,陆时衍试了十次,终于点头:“可以推进下一步,

但显示屏的字体要再放大2号,老年人看小字费眼。”“好。”苏晚立刻修改设计图,

没注意到窗外的天已经黑了。等她把改好的图发给陆时衍的助理,

才发现会议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走廊的灯已经关了大半,只有应急灯泛着微弱的光。

她收拾东西准备走,刚到电梯口,就看见陆时衍从办公室出来。他脱了西装外套,

搭在臂弯里,衬衫领口解开两颗扣子,少了点白天的凌厉。“还没走?”他问,

目光落在她手里的帆布包上,包带已经磨出了点毛边。“刚改完图。”苏晚按了电梯,

“陆总也加班?”“看项目进度。”电梯门开了,陆时衍先一步走进去,按下1楼,

又多按了个B1,“我车在B1,送你回去。”苏晚连忙摆手:“不用了陆总,

我坐地铁很方便——”“地铁现在人多,你手里的设计图是机密。”陆时衍打断她,

语气不容拒绝,“而且,你工作室的位置,晚上不好打车。”她愣了愣,

才想起资料里应该写了工作室的地址。电梯里很静,能听见两人的呼吸声。

陆时衍靠在轿厢壁上,目光落在窗外的夜景上,没再说话。苏晚偷偷看他,

发现他的眼底有淡淡的青黑,大概也是经常加班。到了B1,陆时衍的车是黑色的SUV,

内饰很简单,只有中控台上摆着一个小小的相框,里面是个老人的照片,笑容温和。

“那是我爷爷。”陆时衍发动车子时,忽然开口,“他去年因为心脏病住院,

用的监测仪太重,他握不住,差点摔了。”苏晚握着安全带的手紧了紧。

原来他对设计的严苛,不是不近人情,是有原因的。“所以陆总做AI医疗设备,

是想让老年人用得更安全?”“不止安全,是有尊严。”陆时衍的声音轻了些,“我爷爷说,

老了最怕麻烦别人,要是设备自己能轻松用,就不用总麻烦护工。”车子驶出车库,

晚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路边梧桐叶的清香。苏晚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忽然觉得这位陆总,

不像传闻中那么冷——他只是把柔软藏在了“严苛”的壳里。送苏晚到工作室楼下时,

陆时衍从副驾拿了个保温桶:“助理熬的排骨汤,你通宵改方案,应该没好好吃饭。

”保温桶是不锈钢的,带着点温度。苏晚接过时,指尖碰到他的手,他的手很凉,

大概是在办公室待久了。“谢谢陆总。”她抱着保温桶,站在路灯下,

看着SUV的尾灯消失在路口,才转身上楼。打开保温桶时,排骨汤还冒着热气,

里面炖着玉米和胡萝卜,炖得软烂。她舀了一勺,

暖意从舌尖一直暖到心里——原来这位“不近人情”的甲方,也会记得她通宵加班的事。

接下来的合作顺了很多。陆时衍依旧严格,但会提前和苏晚沟通需求,

不再是“明天要方案”的命令,而是“这个细节我们一起讨论下”。

苏晚的工作室也渐渐有了起色,因为时衍科技的项目,不少客户主动找上门,

她终于能把工作室的窗户换成更大的,让更多阳光照进来。那天苏晚去时衍科技送最终稿,

刚到会议室,就看见陆时衍的助理在收拾东西,脸色不太好。“怎么了?”苏晚问。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