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孔雀折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09-05

1 惊鸿一面暮春的皇家书院,细雨如酥,浸润着青石板路,

空气里弥漫着书香与湿润的泥土气息。沈栖梧立在廊下避雨,

月白色的裙摆被风拂起浅浅涟漪。她今日是奉旨来捐赠一批古籍的,

不料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雨困在了回廊。雨幕朦胧中,对面亭中的景象吸引了她的目光。

一个青衫少年正在为几个寒门学子讲解经义,他声音清润如泉,讲解时旁征博引,

那几个布衣学子听得如痴如醉,连雨声渐大都浑然不觉。沈栖梧不由多看了两眼。

这时风忽起,吹动少年宽大的衣袖,露出一截手腕,上面戴着一串墨玉珠,

在雨天的微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他若有所觉般抬头,恰与她的目光撞个正着。四目相对间,

少年微微一怔,耳根悄然泛红,却仍保持着从容气度,向她颔首致意。沈栖梧也点头回礼,

心中却想:这人生得一副好相貌,讲解经义时神态专注,倒是难得。雨稍歇,她正要离去,

却见那少年匆匆走出亭子,朝她而来。"姑娘请留步。"他在几步外站定,拱手一礼,

姿态优雅,"方才见姑娘在此避雨,可是要往藏书阁去?这条路雨后积水甚多,

不妨从东边的回廊绕行。"他说得诚恳,耳根却还带着未褪的红晕。

沈栖梧浅笑还礼:"多谢公子指点。"二人错身而过时,她闻到他身上淡淡的书墨香气,

清雅宜人。待她走远,裴砚站在原地,望着那道渐行渐远的窈窕身影,

唇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方才在亭中讲学时,他就注意到了廊下那道倩影。雨丝如织,

她独立廊下,宛如一幅水墨画,让他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没想到她会突然看过来,

四目相对的瞬间,他竟有些慌乱,耳根也不争气地红了。"裴兄,

方才那位是镇国公府的沈小姐。"一个学子小声提醒道,"京中有名的才女,

就是性子傲了些。"裴砚微微一笑:"才貌双全者,有些傲气也是常理。

"他想起方才那双明亮如星的眼眸,心中微动。这样的女子,如孔雀般骄傲,

不知要何等人物才能入她的眼。2 别有用心三年转瞬即逝。这日沈栖梧正在府中翻阅古籍,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月白色的裙裾上,漾开淡淡光晕。丫鬟轻手轻脚地进来,

禀报道:"小姐,裴世子来访,说是借阅《山河志》。"沈栖梧挑眉。这三年来,

她与裴砚在京中各种场合有过数面之缘,每次他都彬彬有礼,却总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如今突然上门借书,倒是稀奇。"请他去书房。"裴砚今日着一身雨过天青色长袍,

衬得人如修竹。见沈栖梧进来,他起身行礼,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一瞬,很快礼貌地移开。

"冒昧打扰,只因编纂《地理志》急需参考《山河志》,听闻此书仅贵府珍藏,特来求借。

"沈栖梧示意丫鬟取书,浅笑道:"世子为修书之事奔波,是朝廷之幸,栖梧岂有吝惜之理。

"取书间隙,裴砚状似无意地走到书案前,目光落在摊开的诗稿上:"'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沈小姐这是在斟酌诗句?"沈栖梧有些惊讶:"世子如何看出?

"裴砚指尖轻点稿上一处墨迹:"这里墨色深浅不一,可见反复斟酌。

且'渡'字旁有'映'字残痕,想必是在斟酌用字。"他抬眼看她,

目光专注而温柔:"不过以裴某浅见,'渡'字更妙,既有动感,又暗合春意渐渡江北之意。

"沈栖梧心中微动。她确实在"映"与"渡"间犹豫良久,没想到被他一眼看破。

这位裴世子,倒是不似外表看上去那般简单。这时丫鬟取来《山河志》,裴砚双手接过,

道谢时指尖不经意掠过沈栖梧的手背。两人俱是一怔,裴砚耳尖霎时染上薄红。

"三日后我在翰林院主持诗会,沈小姐若有兴趣,不妨前来指点。"他忽然道,

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沈栖梧本要推辞,却鬼使神差地点了头。她倒要看看,

这位裴世子究竟在打什么主意。裴砚唇角微扬,躬身告退。转身时,袖中悄然滑落一枚玉牌,

他却浑然不觉般离去。沈栖梧拾起玉牌,只见上面刻着"翰林院通行"字样,

不由失笑——这人表面端方,心思却缜密得很,分明是故意留给她方便出入翰林院的凭证。

3 诗会相逢三日后,翰林院诗会上才子云集。裴砚作为主持却频频看向门口,

直到见沈栖梧出现,眼中才漾开笑意。他亲自迎上前:"沈小姐肯赏光,真是蓬荜生辉。

"说着自然地引她到上座,

姿态从容却让在场众人暗自惊讶——裴世子何时对女子这般殷勤过?诗会过半,

轮到沈栖梧作诗。她方才吟罢,裴砚便击节赞叹:"'月转梧桐影,风传玉漏声'——妙极!

动静相宜,意境悠远。"他点评得细致入微,连她用典的出处都一一指出,

显然是认真研读过她的诗风。座中有人打趣:"裴世子这般盛赞,莫非对沈小姐格外青睐?

"裴砚坦然笑道:"才美之人,人人见之皆当欣喜,裴某不过直言罢了。"话虽如此,

他看向沈栖梧时耳尖却悄悄泛红。诗会结束,

裴砚又以讨论诗稿为由邀沈栖梧去翰林院藏书阁。阁中书香静谧,

他站在高高书架间为她取书时,衣袖带起淡淡墨香。"沈小姐可知,"他忽然开口,

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三年前在皇家书院,曾见你为几个贫寒学子解囊赠书。

那时你站在雨中的回廊下,风扬起披帛,恍若谪仙。"沈栖梧一怔:"世子竟记得?

""那样的场景,见过便难忘。"他低头整理书卷,侧脸在烛光中显得格外温柔。

回府的路上,沈栖梧还在回味今日种种。裴砚的才学确实名不虚传,

但更让她在意的是他那些看似无意实则用心的举动。这位裴世子,

似乎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般简单。4 琴音相知之后几日,裴砚总能找到理由来访。

有时是还书,有时是请教诗文字画,每次都不空手,或是带一本孤本,或是一盒新茶。

这日他又来,恰逢沈栖梧在亭中抚琴。一曲终了,他静静立在竹外,眼中满是惊艳。

"此曲只应天上有。"他轻声道,"裴某冒昧,可否请沈小姐再奏一曲?

"沈栖梧挑眉:"世子以何为酬?"裴砚从袖中取出一卷琴谱:"这是《鹤鸣九皋》的古谱,

想必配得上沈小姐的琴音。"沈栖梧确实寻觅此谱已久,不由心动。琴声再起时,

裴砚闭目聆听,指尖在石桌上轻轻叩节。阳光透过竹叶洒在他身上,恍若谪仙。曲终,

他睁开眼,目光灼灼:"此曲中有三处指法极妙,可是沈小姐自创?

"沈栖梧惊讶于他的耳力,二人遂讨论起琴艺来,不知不觉日已西斜。裴砚告辞时,

沈栖梧发现他又"无意"落下一枚羊脂玉佩。她拿起玉佩,

只见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砚"字,不由莞尔——这人丢三落四的毛病,倒是可爱得紧。

翌日裴砚来取玉佩时,带来一盆罕见的素心兰。"此花清雅,颇配沈小姐气质。"他说着,

细心指导如何养护,修长指尖轻抚花瓣,却不知是在看花还是看人。几番来往,

沈府上下都看出裴世子心思。丫鬟悄悄对沈栖梧道:"小姐没发现吗?裴世子每次来的时辰,

都恰是您得空的时候呢。"沈栖梧一怔,细想果然如此。原来他连她的起居习惯都摸清了。

这位裴世子,倒是用了不少心思。5 墨香暗渡这日沈栖梧应邀去裴府赏画。步入书房时,

见案上摊着一幅未完成的工笔芙蓉图,笔法竟与她有八分相似。

裴砚有些不好意思:"尝试模仿沈小姐笔意,让见笑了。"沈栖梧细看,

指出几处可改进之处。裴砚认真记下,忽然道:"不知可否请沈小姐示范?

"说着已将笔递来。他站在她身后虚虚环着,美其名曰"仔细观摩"。清浅呼吸拂过她耳际,

带着淡淡墨香。沈栖梧笔尖微滞,在纸上晕开一点墨迹。"抱歉..."她刚要后退,

却被他轻轻握住手腕:"无妨,这样改一笔就好。"他引导她的手添了几笔,

墨迹顿时化作一只停驻的蝴蝶。两人俱是一怔。他很快松开手,耳尖却红得欲滴血。

这时小厮来报,说林太傅千金来访。裴砚眉头微蹙:"就说我不得空。

"沈栖梧挑眉:"世子这般拒客,不怕得罪人?"裴砚坦然道:"心中既有所属,

自然该与其他女子保持距离。"话说得直白,让沈栖梧一时不知如何接话。这人表面温润,

说起话来倒是直接得很。从裴府出来,恰遇萧彻骑马经过。见沈栖梧从裴府出来,

他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栖梧,"他勒马停在她面前,"近日京中有些传闻,

说你与裴世子过从甚密..."沈栖梧淡淡道:"不过是切磋诗文罢了。"萧彻翻身下马,

目光灼灼:"你可知裴家水深?他们那样的清流门第,最重规矩体统。你性子骄傲,

何必去受那些束缚?""萧将军多虑了。"沈栖梧不欲多言,转身欲走。

萧彻却拉住她的衣袖:"栖梧,我们自幼一起长大,我对你如何,你难道不明白?

那裴砚有什么好?不过是个只会吟风弄月的文人!"沈栖梧抽回衣袖,

正色道:"裴世子才学品行,京中皆有口碑。何况我与谁交往,似乎不必向将军交代。

"萧彻眼中闪过痛色,最终苦笑离去。6 雨夜谈心晚些时候,裴砚竟亲自来沈府致歉。

"今日让沈小姐为难了。"他带来一盒精致的点心,"这是江南来的师傅所做,

据说甜而不腻,想着你或许喜欢。"沈栖梧请他喝茶。闲聊间,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