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双穿物资门:我给抗日战士送未来

第3章 代号“铸剑”

发表时间: 2025-07-31
绝对的黑暗、失重、然后是漫长的坠落感。

林明感觉自己沉入了没有时间概念的海底。

不知过了多久,意识才如同沉重的铅块,艰难地一点点浮出浑浊的水面。

感官最先恢复的是触觉。

很软,是布料包裹着的、具备支撑感的承托,不再是冰冷坚硬的实验室地板或焦黑的战场泥土。

然后是嗅觉,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医院特有的消毒水气味,盖过了记忆中浓得化不开的血腥与硝烟。

光线从紧闭的眼睑透入,带着病房特有的柔和,而不是刺眼的顶灯。

耳畔,不再是死寂或炮火轰鸣,而是某种精密仪器发出的、规律而低沉的“嘀…嘀…”声,还有极其轻微的换气设备送风嗡鸣。

意识缓缓回归。

后背的疼痛如同潜伏的火山被唤醒,每一次呼吸都牵扯出肌肉撕裂般的锐痛。

这痛感如此清晰,却又是安全的证明。

他活下来了。

从那地狱般的1942年,回到了属于他的2024年。

他努力地,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映入眼帘的,是覆盖着纯白无菌保护罩的医疗监护仪屏幕,上面跳动着绿色的心电波形和各种他看不懂的参数。

自己身上盖着轻软但洁净的被子,身上缠满了绷带,左手臂接着输液管。

病房不大,但极度整洁、安静。

窗帘紧闭着,将外界的光线过滤得恰到好处。

整个空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密闭感和安全感。

几乎是林明苏醒睁眼的瞬间,病房角落阴影处,一个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身影无声地动了一下。

那是个穿着黑色训练服、如同磐石般站立的年轻人,面孔沉静,眼神锐利如鹰,看到林明视线扫来,他对着耳边的麦克风低语了一句什么。

几秒钟后,病房门被无声推开。

进来的不是医生护士,依旧是那位代号“鹰眼”、穿着深灰色行政夹克的中年人。

他身后跟着一位穿着得体白色大褂、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沉稳如渊海的老者,老者手中拿着一个医疗记录板,眼神锐利而专业地在林明身上扫过。

“林明同志,感觉怎么样?”

“鹰眼”的声音沉稳,听不出情绪,但比在实验室时缓和了许多。

他走到床边,目光关切但依旧带着审视。

那位老者没有开口,安静地站在他侧后方半步的位置。

“……痛……” 林明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发紧,声音沙哑得像是破砂纸,“……但……活着……回来了……活着回来就好。”

“鹰眼”点点头,没有多余的寒暄,首接切入主题,“你昏迷期间,我们对你进行了必要的治疗和检查。

你后背的弹片和异物碎片己经全部取出,肺部和脏器有轻微冲击波震伤,需要静养恢复。”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林明放在被子外、裹着厚厚纱布的右手上——透过纱布,隐隐还能感觉到里面铜锁坚硬的轮廓。

“你的东西,目前由我们临时安全保管。”

“鹰眼”的话打消了林明一醒来就想确认铜锁的念头,“林明同志,你带回来的那张边区银行券……经国家档案局和历史研究院多位顶级专家连夜鉴定……” 他的语气变得极其凝重,“其纸质成分、油墨配方、印刷工艺、破损程度以及……上面残留的土壤、火药、血迹和生物学痕迹……高度一致地指向了1942年前后,晋察冀敌后根据地的特征。

尤其是那血迹的DNA残留,与样本数据库比对显示,是典型的黄河流域汉族男性特征,存在长期营养不良现象,且年代……属于抗战时期。”

尽管己经预感到这个结果,当从“鹰眼”口中得到官方确认时,林明的心脏还是狠狠地抽了一下!

1942年!

是真的!

那个血火纷飞、战士们嚼草根啃树皮的年代!

小石头那双惊恐又决绝的眼睛,王大山班长嘶哑的怒吼……瞬间鲜活地冲撞着他的大脑!

“鹰眼”敏锐地捕捉到了林明眼中剧烈波动的情绪。

他缓声道:“所以,林明同志,基于你所经历的超出当前人类认知范畴的事件,以及这件物品(他目光示意了一下林明的右手)所蕴含的潜在巨大价值和不可估量的风险……国家决定成立一个最高级别的专项保密项目。”

他微微侧身,看向身后那位金丝眼镜老者:“这位,是李慕华院士,凝聚态物理与高维理论领域的泰山北斗。

他将作为项目的首席科学顾问。”

李院士平静地推了推眼镜,没有任何多余动作,但林明能感受到那股如海般深邃的智慧和专注。

“鹰眼”转向林明,声音低沉而有力:“经最高决策层批准,项目正式代号——‘铸剑’!

旨在利用你手中这把特殊的‘钥匙’,开启时空通道,进行一场跨越历史的长距离……物资输送!

目标:支援1942年敌后抗日前线!”

“‘铸剑’……铸剑”二字如同带着千钧重量的烙印,狠狠砸在林明的心上!

一股难以言喻的、混杂着震撼、责任和沉甸甸压力的战栗感沿着脊椎蔓延开。

他知道这两个字的分量!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研究项目,这是一项关乎民族命运、需要隐秘于黑暗、以国家最高意志驱动的战略行动!

“林明同志,鹰眼”眼神锐利如刀,语气不容置疑,“你的核心使命,是作为‘铜锁’的操作者,‘门’的开启者,成为两个时代之间唯一的物质传递节点!

项目组负责提供一切支撑:后勤保障、情报分析、物资采购、安全防护、医疗支持、以及……对穿越本身的科研监测与风险评估。

而你,”他着重强调,“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无条件执行项目指令;第二,以生命护卫铜锁安全!

记住,你的安危与那把锁的完整,是项目存在的基础!

一旦你或它出现重大闪失,‘铸剑’将立刻中止!”

“首长……” 林明喉咙滚动,压下后背的痛楚和心中的万千思绪,目光从“鹰眼”移向李慕华院士,带着一丝后怕和难以抑制的恐惧,“我……我能活下来,是运气。

那铜锁……启动它,去那个地方……太危险了!

那里是战场!

到处都是鬼子和炮弹!

我第一次完全是撞大运才摸到八路军眼皮底下!

下一次……要是首接被丢在鬼子堆里……” 他想起了那截飞溅到自己面前的断指,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的绷带。

李慕华院士终于开口,他的声音平和缓慢,却带着一种智者的穿透力和奇异的安抚力量:“小林同志,你的担忧是合理的。

危险性和不可预测性,正是时空通道的特性,也是‘铸剑’项目面临的首要难题。”

他向前一步,目光落在林明裹着纱布的手上,仿佛能穿透纱布看到那枚铜锁的本质。

“根据你首次穿启动时的仪器监测数据(研究所的设备被动记录了异常能量流),和你在濒死状态下成功激发返回的现象,”李院士条理清晰地说,“我们提出一个初步假设框架:绑定与锚点。

铜锁并非随机传送。

首次激活点(研究所实验室)在你潜意识或某种时空印记中被默认为‘原点’。

而你的首次到达点(晋察冀边区某战场),则成为铜锁在那个时代临时建立的‘空间锚点’。

当你在1942年处于极度生命威胁状态时,强烈的求生本能激活了铜锁预设的、基于原点坐标的‘紧急返回’机制。”

林明听得有些吃力,但大致明白了:“您是说……下一次我去……只要心里想着那个地方……就能到上次附近?”

“是相对接近。”

李院士严谨地纠正,“空间坐标会有细微误差,但大方向在同一个历史地理区域的可能性极大。

时间流速暂时无法确定是同步还是存在微小比例差,需要观测。

至于危险……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你不能像第一次那样贸然闯入。”

“‘铸剑’不是让你个人去当孤胆英雄送死!”

“鹰眼”斩钉截铁地接话,“我们计划为你准备首批精确目标物资。

它要满足几个苛刻条件:高价值、轻量化、极度稀缺、首接救命!

同时,要在1942年建立初步的接收点!

要有人接应你!

那个叫‘小石头’的战士,那个排长‘王大山’,还有他们所属的部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某部三连一排!

他们,就是你第一次建立的活‘锚点’!

找到他们中的一个,建立可靠联系,是第一次正式行动的首要任务!”

“可是……”林明想起那片混乱的战场,“当时……那个地方被鬼子进攻……小石头受伤了……王排长他们被压制在坡顶……他们现在……是生是死我都不知道!”

这才是他心底最深的恐惧和愧疚。

“这就是你必须要尽快回去的理由之一!”

“鹰眼”目光如炬,“为了他们,也为了后面千千万万的战士!

时间,对那个年代的人而言,是比黄金更宝贵万倍的生命!

我们耽搁一天,那边可能就多牺牲一个、十个、甚至一百个战士和百姓!”

“铸剑”项目组的速度快得超乎林明的想象。

仅仅三天后。

林明还无法下床行走,但他的特护病房己经临时增加了一块被厚重的多层铅板隔离开的区域——那是新建的临时“穿越准备间”。

此刻,在这银灰色、泛着冰冷金属光泽的狭小空间内,气氛紧张而肃穆。

林明躺在一张特殊加固的医疗躺椅上,连接着生命体征监测仪。

他的身体经过三天的精密医疗护理和针对性修复(国家***的药物和手段效果惊人),伤口愈合速度和身体状态远远超出了正常预期,至少表面活动能力和核心力量己经恢复到能短暂行动的程度。

尽管如此,他依然脸色苍白,眉头紧蹙,手心里的汗水浸湿了纱布。

“鹰眼”、李慕华院士和另外几名穿着白色防护服、看不清面容的技术人员站在强化玻璃观察窗外。

两名同样身着防护服、动作一丝不苟如同精密仪器的特勤人员(代号:“铁砧”、“淬火”)站在林明身旁。

“淬火”手持一个平板,屏幕上是经过最高级别加密处理、模糊掉所有敏感信息的边区作战地图碎片,上面标注了一个极其抽象的地理坐标点(大致是林明第一次降落的山头位置)。

他将平板举到林明面前。

“铁砧”则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只有巴掌大小、被多层特种合金硬壳和缓冲层包裹的银白色密封金属方盒。

方盒被一根极其坚韧、轻便、具有生物安全磁吸锁的特制挂带连接着。

“林明同志,鹰眼”的声音通过室内广播传来,稳定如山:“目标地理信息,确认!

历史时间点锚定:1942年9月24日下午3点前后(基于你的体感时间及边区币上的印刷信息推算误差范围),确认!”

李院士隔着玻璃窗,目光深邃:“小林,精神聚焦那个坐标点。

心中默想那片山坳。

铜锁会在你的精神牵引和空间印记双重作用下开启通道。

记住,你是引导者,铜锁是执行者。

信任它,也相信你自己的感知。”

林明深吸一口气,闭上眼,强迫自己的意识沉静下来。

实验室的冰冷与安全被强行驱散,取而代之的是记忆中那片冰冷泥泞、硝烟呛鼻、炮声隆隆的焦黑山坳!

王排长沙哑的怒吼,小石头那双惊恐又带着血性的眼睛!

那片被战火反复蹂躏的土地!

他全部的精神力都拧成一股意念的细绳,指向那个模糊的地理坐标!

就在这时,他右手掌心被纱布紧紧包裹的铜锁,开始升温!

一种熟悉的空间撕裂感和低沉嗡鸣从掌心传来!

幽蓝色的光芒从纱布缝隙中顽强地透射出来!

“能量阈值突破!”

“通道稳定性临界点!”

观察窗内,红色警报灯无声闪烁!

屏幕上的时空能量监控曲线骤然飙升!

“‘淬火’,松手!”

“‘铁砧’!

挂载!”

“铁砧”闪电般将那个沉甸甸的金属盒子上的挂带磁扣,“咔哒”一声,牢牢吸附在林明预先穿好的、一件特殊材料制作的紧身战术背心胸前挂点上!

盒子与他紧紧绑定!

“林明!

执行目标一:送达药品!

找到‘锚点’!

建立联系!”

“铁砧”的声音最后一次在林明耳边响起,随即被震耳欲聋的空间撕裂声彻底淹没!

嗡——!!!

比前两次更猛烈、更狂暴的空间扭曲感骤然降临!

林明眼前的所有景象——冰冷的铅板隔离间、紧张的观察窗、身边待命的战士——都在瞬间被抽离、打碎、卷入疯狂旋转的蓝色漩涡!

剧烈的撕扯感和眩晕中,唯一清晰的触感,是右手掌心那滚烫的铜锁!

以及胸前那个冰冷坚硬、承载着“铸剑”第一簇火种的金属方盒!

方盒里装的是:五十支救命的盘尼西林(青霉素),以及足以武装一个排的边区造子弹核心底火——现代高纯度雷汞。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