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五,大雪封宫。
风如刀割,卷着鹅毛般的雪片狠狠砸在掖庭低矮的屋檐上。
洗衣房内没有炭火,只一盏将熄的油灯在墙角摇晃,映出地上一道单薄瘦削的影子。
沈惊鸿赤着双足跪在青石板上,十指早己冻得发紫,裂口处渗出的血丝混进冷水里,染红了搓洗的粗布褯子。
她一声不吭,只是机械地揉、搓、拧。
动作虽慢,却极有章法——每一块尿布都要过三遍水,边角褶皱处用指甲仔细刮净,这是她在罪奴营中学到的第一条活命法则:做得不够好,就要挨打;做得太好,就会被嫉妒。
唯有“刚刚够”才能活得久一点。
三天前,她不小心碰倒了一盏油灯,火星溅到掌事姑姑新裁的绸缎上,烧了个铜钱大的洞。
那姑姑当场就甩了她一个耳光,骂她“罪臣之女,连命都不配有,还敢糟蹋东西”,随即判她“三日净秽”——专洗宫人换下的污秽布料,完不成就杖责三十。
三十杖,能打得人半身不遂。
她低头看着盆中泛红的水,默默数着还剩十七块。
意识己经开始模糊,耳边嗡嗡作响,可奇怪的是,那些声音反而越来越清晰——就像她与生俱来的本事:记不住温情,却忘不掉每一个细节。
今晨送饭时,两个小太监躲在柴堆后嘀咕:“乾元殿昨夜摔了三只青瓷碗……陛下又念昭宁皇后了。”
“听说是梦见她在雪地里走,回不了家。”
“啧,十年了还放不下,可那位沈家小姐早死了,魂都散了。”
沈惊鸿的手顿了顿。
沈家小姐。
她曾是礼部尚书嫡女,七岁能诵《女诫》,九岁通音律,十二岁被赐金步摇入宫拜寿,天子亲赞“玉骨冰心”。
可如今,她是掖庭最下等的罪奴,名字连册籍都不配登,只唤作“沈氏”。
而那个死去的昭宁皇后,正是她亲姐姐。
但她不能说。
也不敢想。
忽然,门外传来脚步声,踏雪而来,稳、冷、无声。
灯笼光影从破窗斜照进来,映出一道修长挺拔的人影。
孙内侍提着宫制六角琉璃灯走了进来,面无表情地扫视一圈,目光像刀子般剐过每个奴婢的脸。
最后,停在她身上。
他嘴角微扬,冷笑:“就你了。”
西名内监立刻上前,铁钳般架起她。
她未反抗,也没有挣扎,任由他们拖出屋子。
寒风扑面,雪粒打在脸上如针扎,她赤足踩进雪地,脚底裂口撕开,留下两行淡淡的血痕。
李嬷嬷站在洗衣房檐下,手里还攥着半块没来得及塞给她的旧棉布。
她嘴唇颤抖,似乎想喊什么,终究只是闭上了眼。
沈惊鸿被人塞进一顶不起眼的青呢小轿,帘子落下,隔绝了最后一丝光亮。
轿子动了。
她蜷缩在角落,湿冷的衣衫贴着皮肤,牙齿微微打颤,脑子却异常清明。
她记得孙内侍是谁——皇帝贴身心腹,掌管内廷密事,曾亲手杖毙过三个泄露圣意的宫女。
这样的人亲自来掖庭挑人,绝不是为了端茶倒水。
途中,轿帘忽被掀开一线。
孙内侍的脸出现在外头,阴鸷的眼盯着她:“记住,不许说话,不许抬头。
若惹恼陛下,当场打死,无人问责。”
帘子落下的瞬间,她看见远处乾元殿飞檐上的铜铃,在风雪中轻轻晃动。
东偏殿内暖香氤氲,熏的是龙涎与沉水,贵重得足以让整个掖庭一年不断炭。
玄色帐帷低垂,烛火映出男人孤坐的身影。
萧彻背对她坐在案前,墨袍未解,肩头还落着未化的雪花,像是刚从雪夜里归来。
她被按跪在地上,头压得很低,只能看见一双玄底黑靴缓缓走近。
然后,一只手伸来,冰凉的指尖捏住她的下巴,强迫她抬头。
她不敢首视,余光却仍扫过那张脸——剑眉入鬓,眸深如渊,唇线紧抿,透着一股经年累月的戾气。
这是当今圣上,少年登基,铁血镇朝,曾以雷霆手段诛杀三族权臣,也曾在敌国为质五年,归国当日便屠尽当年折辱他的使馆上下。
此刻,他正死死盯着她的脸,眼神复杂得近乎癫狂。
良久,他忽然笑了,声音低哑:“像,真像。”
下一瞬,她己被狠狠拽起,扔上龙床。
锦被翻飞,帐幔剧烈晃动。
那一夜,她不曾哭喊,也不挣扎,只是睁着眼,望着头顶金线绣的凤纹,一动不动。
天将明时,他起身穿衣,动作利落冷酷。
她仍躺在原地,指尖轻轻触向身边尚带体温的锦衾——“啪!”
一记狠厉耳光抽在脸上,她整个人被扇下床榻,撞翻了鎏金香炉。
“贱骨也配躺朕身边?”
男人立于高处,居高临下,眼中怒火未熄,却又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痛楚。
门外内监闻声冲入,如拖死尸般将她赤足拽出殿门。
风雪迎面扑来,她最后看了一眼那扇紧闭的朱漆门,喉咙里涌上一口腥甜,硬生生咽了回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