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惊悚连载
悬疑惊悚《陆深囚笼之数主角分别是陆深陆作者“茉莉薄荷白桃子”创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如下:《陆深:囚笼之数》的男女主角是陆这是一本悬疑惊悚,推理小由新锐作家“茉莉薄荷白桃子”创情节精彩绝本站无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46911章更新日期为2025-11-09 09:28:24。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陆深:囚笼之数
主角:陆深 更新:2025-11-09 13:56:11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误差值!陆深的笔停在笔记本边缘,笔尖悬在“7:15”这个数字上方两毫米处,
桌角的电子钟显示7:14:58,秒针跳动的频率稳定在每秒一次,没有任何偏差,
面前的玻璃杯中,速溶咖啡的表面浮着一层细密的泡沫,温度刚好是68℃——他测量过了,
和过去三十天里的每一天都分毫不差。这是陆深搬到“澄海市”的第三十一天。
作为一名自由数据分析师,
陆深选择这座南方沿海小城的理由很简单:稳定的网络、低廉的物价,
以及近乎完美的“日常数据”,入职的虚拟办公平台要求每月提交一份生活环境稳定性报告,
澄海市的各项指标都符合最优标准。至少在纸面上是这样…7:15:00,
敲门声准时响起,陆深的视线从手机上的秒表界面离开,三声,力度均匀,间隔0.5秒,
和过去三十天里的每一次敲门完全一致。“陆先生,您的早餐。
”门外是订购早餐店老板老陈的声音,略带沙哑,音调起伏控制在3分贝以内。
陆深起身开门,接过保温袋,和往常一样,
固度刚好80%、一杯无糖豆浆温度55℃、一份全麦面包切片厚度1.2厘米。
“谢谢。”陆深的声音没有起伏,在他接过保温袋时,指尖轻轻触碰到了老陈的手背。
老陈的手很凉,和清晨室外的气温一致——但今天是阴天,按常理,
长期在室内操作早餐机的人,手背不该这么凉,更奇怪的是,
老陈的指甲缝里没有任何面粉残留。陆深关上门,将保温袋放在桌上,没有立刻打开,
他走到窗边,拉开窗帘的一角。楼下的街道很干净,没有一片落叶,左侧的公交站台上,
已经站了五个人,站位和过去三十天里的同一时间完全相同:穿蓝色衬衫的男人头戴耳机,
站在最左侧,双手插兜,脑袋不停摇晃;戴灰色帽子的老人坐在站牌前的椅子上,
昏昏欲睡;穿红色连衣裙的女人虽然今天换了件米色外套,
但身形和姿态完全一致站在中间,时不时抬手看表,还有一对小情侣,靠着站牌,
不知道在说些什么。陆深低头看了一下手表,7:18:00,公交车准时到站。
车身编号307,和过去三十天里的每一辆都相同,车门打开,五个人按固定顺序上车,
没有拥挤,没有交谈,甚至没有眼神交流。天气APP。显示今日多云,气温22-28℃,
湿度75%,无降水,但他昨晚熬夜分析数据时,曾无意间瞥见窗外有闪电划过,
当时的时间是00:17:32,天气APP的历史记录显示:昨夜全程无雷暴。
第一个误差值!在此之前,误差都控制在可忽略的范围内:比如第二十七天,
他买的全麦面包切片厚度是1.18厘米,比平均值薄了0.02厘米;第十九天,
公交到站时间晚了2秒;第十五天,老陈的敲门声多了0.1秒的间隔,这些微小的偏差,
普通人根本不会在意,但陆深是数据分析师,对“异常值”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
他打开笔记本,在“异常记录”一栏写下:第31天:00:17:32 观测到闪电,
天气APP无记录偏差类型:环境矛盾;早餐店老板老陈手背温度异常,
指甲缝无面粉残留偏差类型:人物行为矛盾。打开电脑,陆深今天的工作,
是分析一份来自“市统计局”的人口流动数据,数据量很大,
但陆深很快发现了问题:这份数据的波动曲线过于平滑,不符合正常人口流动的随机性。
比如,近一年来,澄海市的月均人口流入量始终稳定在1256人,
流出量稳定在1253人,净增量固定为3人,这种精确到个位的稳定性,
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更奇怪的是,数据中所有“异常流动”的记录,
都指向了同一个区域——城市西郊的“生态园区”,标注为“施工区域,禁止入内”。
但陆深在地图上搜索这个区域时,只得到了一片模糊的卫星图像,
没有任何街道名称、建筑标识,甚至连周边的道路都被标注为“维修中”。
他尝试用专业工具破解地图的模糊处理,电脑屏幕弹出一个对话框:“网络异常,
请检查连接。”陆深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没有动。他的网络是企业级光纤,
稳定性高达99.99%,过去三十天里从未出现过异常,而且,
他刚才还在下载另一份数据,下载速度稳定在110MB/s,不存在网络问题。
第二个误差值:刻意的信息屏蔽!陆深关闭了对话框,没有再尝试破解地图。他知道,
现在需要的不是贸然行动,而是收集更多数据,找到误差值之间的关联。陆深站起身,
都到冰箱面前,
冰箱里的食材都是固定的:三盒牛奶保质期还有7天、六个鸡蛋、一把生菜、两根黄瓜。
这些都是他昨天下午在小区门口的超市买的,当时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摆放整齐得过分,
所有商品的生产日期都相同,保质期也完全一致,就像刚从同一个仓库里运出来的。
陆深拿出牛奶,打开喝了一口,口感正常。但他突然想起,昨天买牛奶时,
超市收银员的动作很僵硬,扫码时扫了三次才成功,而且全程没有说一句话,
只是机械地递给他购物袋。陆深放下牛奶,走到玄关。他换了一双平时不常穿的运动鞋,
没有拿公文包,只带了手机和笔记本。今天,他不打算按固定路线去小区附近的咖啡馆工作,
而是要去一个“不在计划内”的地方——城市西郊的生态园区。
他需要验证一个猜想:这个城市的“异常值”,是否都围绕着那个神秘的区域。
第二章 可控的“意外”走出小区大门,陆深刻意放慢了脚步,往保安亭看去。
保安老李正坐在椅子上看报纸,报纸的版面和过去三十天里的每一份都相同,
头版标题是“澄海市荣获年度最宜居城市”。老李抬起头,露出一个标准的微笑:“陆先生,
上班去啊?”“嗯。”陆深点头,没有停下脚步。他注意到,
老李的目光在他的运动鞋上停留了0.3秒,然后迅速移开,嘴角的微笑没有任何变化,
仿佛只是下意识的反应。按照平时的路线,陆深应该右转,沿着海滨路走到咖啡馆,但今天,
他左转,朝着与咖啡馆相反的方向走去。这条路他从未走过,
但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店铺招牌,甚至路边的垃圾桶位置,都和海滨路有着惊人的相似,
比如,街角的便利店和海滨路的便利店招牌字体、颜色完全相同,
只是店名多了一个“西”字;路边的长椅间距都是5米,
就连椅背上的广告都是同一款洗发水。陆深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街道布局高度同质化,
店铺标识存在复制特征偏差类型:环境设计矛盾。”走了大约十五分钟,
前方出现一个路口,路口中间立着一块警示牌:“前方施工,禁止通行。
”警示牌的颜色是标准的黄色,字体是黑体,
和他在地图上看到的“生态园区”标识风格一致。陆深停下脚步,观察四周。
路口没有施工设备,没有工人,甚至连施工围挡都没有,只有一块孤零零的警示牌。
路口两侧的人行道上,有两个人正在“散步”,一个穿黑色夹克,一个穿灰色T恤,
他们的目光时不时瞟向警示牌,脚步缓慢,像是在刻意等待什么。
陆深转身走进了旁边的一家书店。书店里的书架排列整齐,书籍分类清晰,
但所有书籍的封面都很新,没有任何翻阅的痕迹,甚至连书脊上的条形码都没有粘贴完整。
店员是一个年轻男人,看到陆深进来,立刻迎上来:“先生,需要什么类型的书?
”“有没有关于澄海市西郊生态园区的书?”陆深问。店员的笑容僵了一下,
摇摇头:“不好意思,那个区域还在施工,没有公开的资料。”“施工多久了?”陆深追问。
“大概……一年多了吧。”店员的回答有些犹豫。陆深没有再追问,转身走出书店。
他注意到,刚才在路口“散步”的两个男人,现在已经走到了书店门口,
假装在看橱窗里的书籍,目光却一直在他身上。
有人在阻止他靠近生态园区…陆深没有继续前进,
而是沿着原路返回 走到小区附近的咖啡馆时,他推门进去。咖啡馆里的客人不多,
都在安静地看书或工作,没有交谈,服务员看到他进来,立刻迎上来:“陆先生,
还是老样子吗?美式咖啡,不加糖不加奶,靠窗位置。”“嗯。”陆深点头,
走到靠窗的位置坐下。这个位置他坐了三十天,每天都能看到窗外的街道、公交站和行人,
一切都按部就班,没有任何意外。服务员很快端来咖啡,温度和早餐的咖啡温度完全相同。
陆深喝了一口,拿出笔记本,
开始整理刚才的观察结果:1. 街道布局、店铺标识存在高度同质化特征,
疑似“复制粘贴”设计;2. 生态园区被刻意屏蔽信息,路口设置无实际施工的警示牌,
并有人员监控;3. 书店店员对生态园区的信息不了解,
犹豫偏差类型:信息缺失矛盾;4. 存在不明身份人员跟踪黑色夹克、灰色T恤,
监控范围覆盖小区周边及生态园区附近。
这些误差值指向一个结论:澄海市的“正常”是被设计出来的,
而生态园区很可能是这个“设计”的核心。但为什么?陆深想不通。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施工区域,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屏蔽信息、监控人员 而且,
整个城市的“稳定性”过于反常,就像…陆深脑海中冒出一个想法,让他的身体有些发颤,
就好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虚拟世界!他快速拿出手机,打开社交软件,
尝试联系外地的朋友。但消息发送失败,提示“对方未开通该地区服务”,
他又尝试拨打朋友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的是机械的女声:“您拨打的号码暂时无法接通,
请稍后再试。”不对,这太不对劲了…第三个误差值:对外通讯被限制!陆深放下手机,
目光投向窗外。307路公交车再次到站,还是那五个人,还是按固定顺序上车,
车身编号依然是307。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三十天里,他看到的所有公交车,
编号都是307,没有其他线路,甚至没有其他编号的公交车经过。陆深打开相机,
对准窗外的公交车拍照。照片清晰,但当他放大查看公交车的车牌时,
发现车牌上的数字是模糊的,像是被刻意处理过,他尝试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拍照,
结果都一样——车牌数字始终模糊不清。第四个误差值:关键信息被刻意隐藏!
陆深收起手机,端起咖啡喝了一口,强制自己冷静下来。他的大脑快速运转,
信息、跟踪的人员……这些线索指向一个可怕的猜想:他可能被困在一个巨大的“片场”里,
周围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人!这个猜想很荒谬,但却是目前唯一能解释所有误差值的答案。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陆深决定设计一个实验。实验的核心是:打破“固定程序”,
观察周围人的反应,看是否存在“人为干预”的痕迹。他的计划是:今晚熬夜,
故意打破固定的作息时间他平时都是23:00准时睡觉,然后在凌晨3点,突然出门,
前往生态园区。如果周围的人都是“演员”,那么他的反常行为必然会引发他们的慌乱,
从而暴露破绽。陆深喝完咖啡,付了钱,起身离开咖啡馆。他没有直接回家,
而是绕着小区走了一圈。小区里的路灯亮度均匀,没有任何损坏;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
没有一根杂草;居民楼的窗户里,灯光亮着的数量和位置,
和过去三十天里的同一时间完全相同。走到小区东门时,他看到了那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
正靠在一棵树上,假装看手机。陆深没有理会,径直走进小区。回到家,
始准备实验所需的物品:一件黑色外套、一把多功能工具刀、一个强光手电筒、一瓶矿泉水。
他将这些物品放在玄关的柜子上,然后打开电视。
闻、科教频道播放关于“城市规划”的纪录片、电影频道播放一部老掉牙的喜剧片,
台词他都能背下来了。没有其他频道,没有广告,
甚至没有音量调节的波动——音量始终固定在40分贝。陆深看了一会儿电视,
觉得索然无味。他拿出笔记本,开始细化实验步骤:1. 23:00 假装睡觉,
关闭房间灯光,实则在黑暗中观察窗外动静;2. 03:00 起身,穿黑色外套,
携带工具,轻手轻脚出门;3. 03:10 到达小区东门,
观察是否有跟踪人员;4. 03:30 到达生态园区路口,
观察警示牌附近是否有异常;5. 04:00 尝试进入生态园区,
记录遇到的阻力及人员反应;6. 05:00 返回住所,整理实验数据。做完计划,
陆深关掉电视,躺在沙发上闭目养神,但大脑始终保持清醒。他知道,今晚的实验至关重要,
如果能验证猜想,他就能找到逃离的方法;如果失败,他可能会面临更严密的监控,
甚至被“清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电子钟的秒针依然在稳定跳动。23:00,
陆深准时关掉房间灯光,躲在窗帘后面,透过缝隙观察窗外。小区里的路灯依然明亮,
没有行人,没有车辆。大约过了十分钟,他看到那个穿灰色T恤的男人出现在小区东门,
和穿黑色夹克的男人汇合,两人低声交谈了几句,然后分别站在东门两侧,像是在值守。
03:00,陆深准时起身。他没有穿鞋,而是光着脚走到玄关,轻轻穿上运动鞋,
拿起准备好的物品,打开房门。楼道里的声控灯没有亮——他刻意放轻了脚步,
避免触发声控开关。沿着楼梯慢慢下楼,没有乘坐电梯,因为电梯里很可能有监控,
而且运行时间固定,容易暴露。走到一楼大厅,保安老李趴在桌子上,像是在睡觉,
但陆深注意到,他的手指在微微颤抖,呼吸也不均匀,显然是在装睡。陆深没有理会,
轻手轻脚地推开大厅的侧门,走出小区。小区外面的街道空无一人,路灯的光线有些刺眼。
穿黑色夹克和灰色T恤的两个男人已经不见了,可能是换了值守的位置,
也可能是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间出门。陆深沿着路边快速前进,目标明确——西郊生态园区。
街道两旁的建筑在夜色中显得有些诡异,窗户里没有任何灯光,像是一座座空壳。
路边的垃圾桶、广告牌、公交站牌,都和白天看到的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了。走了大约二十分钟,
陆深远远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警示牌——“前方施工,禁止通行”。警示牌旁边没有任何人,
只有一盏孤零零的路灯,光线刚好照亮警示牌,像是专门为它设置的。陆深放慢脚步,
小心翼翼地靠近。他拿出强光手电筒,打开,照向警示牌后面的区域。
后面是一条泥泞的小路,路面凹凸不平,和前面平整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
小路两旁长满了杂草,比他在小区里看到的杂草要茂盛得多,也真实得多。
第一个“真实”的环境特征。陆深关掉手电筒,沿着小路往前走。小路很长,
走了大约十分钟,他看到前方有一片巨大的建筑群,像是一个工厂,又像是一个科研机构。
建筑群的外墙很高,上面装有铁丝网,铁丝网顶端有监控摄像头,正对着小路的方向。
陆深躲在一棵大树后面,观察着建筑群的布局。建筑群的所有窗户都漆黑一片,
没有任何灯光,也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像是一座废弃的建筑。但铁丝网和监控摄像头的存在,
这里一定有人值守。他拿出多功能工具刀,打算切断铁丝网,进入建筑群内部。
但就在靠近铁丝网的那一刻,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而且不止一个人。
陆深立刻躲到树后,屏住呼吸。脚步声越来越近,
他能听到有人在低声交谈:“他怎么会来这里?不是说他的作息很固定吗?
”“可能是我们的误差太大了,被他发现了破绽。”“现在怎么办?要不要直接带他回去?
”“不行,老板说过,不能让他知道真相,除非他自己发现。
”“砰砰砰”陆深的心跳声加快,大脑快速分析:说话的是两个人,声音陌生,
不是之前跟踪他的黑色夹克和灰色T恤;他们提到了“老板”、“真相”、“误差”,
验证了他的猜想——这个城市是被设计的,而他,是被“观察”的对象。陆深慢慢后退,
打算绕到建筑群的另一侧。但就在他转身的那一刻,脚下不小心踩到了一根树枝,
发出“咔嚓”一声轻响。“该死!”陆深暗暗骂道。“谁?”其中一个人立刻警惕地喊道,
脚步声朝着他的方向跑来。陆深不再隐藏,转身朝着小路的另一端跑去。他的速度很快,
运动鞋踩在泥泞的小路上,发出“啪嗒”的声音。身后的脚步声紧追不舍,而且越来越近。
不能被他们抓住。一旦被抓住,到时候再想发现真相就难了。陆深拼命地跑,
大脑在快速计算路线。来时的路上有一个岔路口,通往一片树林。如果能跑进树林,
就能利用树林的遮挡摆脱追踪。果然,跑了大约五分钟,他看到了那个岔路口。
陆深毫不犹豫地拐进去,跑进树林。树林里的树木很密集,光线昏暗,
地面布满了落叶和树枝。陆深放慢脚步,利用树木的遮挡,改变方向,绕着圈子跑。他知道,
追踪他的人对这里的环境可能并不熟悉,但他可以通过观察树木的分布、地面的痕迹,
判断方向。跑了大约十分钟,身后的脚步声消失了。陆深停下脚步,靠在一棵大树上,
大口喘气。并同时仔细听着周围的动静,确认没有追踪者后,才拿出手电筒,照向四周。
树林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他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小土坡,土坡上有一个山洞,
洞口被杂草遮挡着,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陆深犹豫了一下,
还是朝着山洞走去:他需要一个隐蔽的地方休息,整理思路,同时观察外面的动静。
走进山洞,里面很干燥,没有异味。洞不深,大约只有五米长,尽头是一面石壁。
陆深坐在石壁旁边,拿出矿泉水喝了一口,打开笔记本,借着手电筒的光线,
记录刚才的遭遇:实验结果:1. 凌晨3点出门,
跟踪人员未及时反应偏差类型:监控漏洞;2. 生态园区后方存在建筑群,
有铁丝网、监控摄像头特征:限制进入;3. 遭遇两名不明身份人员追踪,
交谈内容提及“老板”、“真相”、“误差”验证猜想:城市为设计产物,
本人为观察对象;4. 树林及山洞为“未设计区域”,
环境真实特征:存在未被控制的空间。陆深合上笔记本,他现在可以确定,
自己被困在一个巨大的“片场”里,澄海市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虚假世界,
而他是这个世界里唯一的“真实”居民,或者说,是唯一的“实验对象”。但“老板”是谁?
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世界?生态园区的建筑群里藏着什么?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
他需要更多的线索。而最有可能找到线索的地方,就是那个被铁丝网包围的建筑群。
第三章 数据的漏洞陆深在山洞里待了两个小时,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悄悄走出山洞。
树林里的雾气很重,能见度很低,正好可以掩护他的行踪。他没有直接返回市区,
而是绕到建筑群的另一侧,继续观察。建筑群的另一侧同样有铁丝网和监控摄像头,
但他发现,这里的监控摄像头有一个盲区——位于西南角的一个墙角,因为角度问题,
无法覆盖到墙角下方的区域。而且,这里的铁丝网因为长期被雨水冲刷,
有一处已经生锈松动,用工具刀应该可以轻易切断。陆深记下这个位置,沿着原路返回市区,
最好的时机是晚上。回到小区时,天已经亮了。他没有立刻回家,
而是在老陈的早餐店买了一份早餐,和平时一样的搭配。老陈的态度没有任何变化,
依然是标准的微笑,均匀的敲门声,只是在递给他保温袋时,
眼神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陆深没有反应,接过早餐,回家了。进门后,
他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房间。没有被翻动的痕迹,物品的位置和离开时完全一致。打开电脑,
尝试连接网络,发现网络已经恢复正常。再次搜索“生态园区”,依然是模糊的卫星图像,
但这次,他在数据的源代码里发现了一个隐藏的IP地址。这是一个私有IP地址,
不属于任何公开的网络服务商。陆深尝试用端口扫描工具扫描这个IP地址,
发现它开放了一个特殊的端口——5555,这个端口通常用于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
用专业软件连接这个端口,输入了一系列常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失败,
陆深这个IP地址进行了反向追踪,发现它的物理位置就在西郊生态园区的建筑群里。
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生态园区的建筑群里,有一个核心的监控中心,
负责控制整个澄海市的“正常运行”,包括环境、人员、通讯等。陆深关掉电脑,
开始整理从IP地址中提取的数据分析报告。然后发现,这个IP地址的数据流非常庞大,
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日志文件,
海市的各项数据:比如每个“居民”的行动路线、对话内容、甚至是心率、血压等生理数据。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