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悬疑惊悚 > 她坠落时,世界正在删除她

她坠落时,世界正在删除她

重生之我是小喵咪 著

悬疑惊悚连载

小编推荐小说《她坠落世界正在删除她》,主角江书愿黎博安情绪饱满,该小说精彩片段非常火一起看看这本小说吧:主角黎博安,江书愿,赵明远在悬疑惊悚小说《她坠落世界正在删除她》中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由实力作家“重生之我是小喵咪”创本站无广告干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0504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6 14:37:42。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她坠落世界正在删除她

主角:江书愿,黎博安   更新:2025-10-16 17:04:2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深秋的清晨,雾气像一层灰白的纱,裹住了整座城市。

市档案馆的铜门在晨光中泛着冷光,黎博安推开它时,门轴发出一声悠长的呻吟,

仿佛这栋老建筑也在抱怨这个季节的潮湿。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卡其色风衣,

肩头沾着昨夜的雨渍。档案馆里空无一人,只有日光灯在头顶嗡嗡作响。

他走到自己的工位——靠窗第三排,编号D-07,桌上堆着几份待归档的旧案卷宗。

他坐下,泡了杯速溶咖啡,热气在冷空气中升腾,像一缕未散的执念。五年前,

他是市局刑侦支队的骨干。如今,他是这座城市的“档案清道夫”,

负责整理那些被遗忘的案件。没人知道他为什么选择这里,他自己也从未解释。

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是在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能让他重新面对过去的理由。那天,

理由来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躺在他桌上的旧案卷之间。信封是普通的牛皮纸,字迹工整,

却刻意用了左手书写。他拆开,里面只有一张照片和一张便签。

照片是五年前叶南坠楼现场的俯拍图。教学楼顶楼边缘,她的身体呈不自然的扭曲状,

一只手伸向栏杆外,像是在抓什么。而栏杆下方,有一道细微的划痕——那不是水泥裂纹,

而是金属摩擦的痕迹。黎博安的呼吸顿了一下。他记得这张照片。当年警方认定是自杀,

因为现场无打斗痕迹,监控显示她独自上楼,且此前有抑郁倾向。

但这张照片……他从未见过这个角度。更关键的是,那道划痕——如果是金属划的,

说明有人曾用工具撬动过栏杆。便签上只有一行字:“你当年漏看了什么?

”他的手微微发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那种被唤醒的、深埋五年的愧疚感,像潮水般涌来。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雨夜:他站在教学楼顶,雨水打在脸上,

法医说“没有他杀痕迹”,而他,作为主调警官,签下了“结案报告”。可现在,

这张照片像一把刀,剖开了他自以为愈合的伤口。他翻过照片,

背面用铅笔写着一串数字:20201107-03。这是档案编号的格式。

他迅速在电脑中检索,发现这是“叶南案”卷宗中第三页的编号——而那一页,

正是心理评估报告。他调出电子档案,点击打开。页面加载后,他愣住了。那一页是空白的。

系统显示“文件损坏”,但他知道,这不是技术问题。五年前,他亲手翻过这份报告,

上面清楚写着“叶南有中度抑郁倾向,建议心理干预”。可现在,这份报告消失了。

是谁删的?什么时候删的?为什么偏偏在他收到这张照片的第二天?他站起身,

走到档案室最里侧的铁柜前,输入密码,打开编号“JX-2020”的柜子。

纸质卷宗应该在这里。他抽出文件夹,翻开。第一页,现场照片。第二页,尸检报告。

第三页——空的。纸张被整齐地裁去了一块,边缘光滑,像是用裁纸刀精准切掉的。

黎博安盯着那片空白,仿佛看见了五年前的自己,站在真相的边缘,却选择了转身离开。

他合上卷宗,走出档案馆。外面的雾还没散。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石岳,

我是黎博安。”他声音低沉,“我想查一个旧案——叶南坠楼案。

帮我调一下原始监控和证人笔录。”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黎博安,那案子已经结了。

你何必……”“如果它真的结了,”黎博安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

“为什么有人怕我看到真相?”他挂断电话,走向停在街角的旧车。风卷起一片枯叶,

贴在车窗上,像一张无声的控诉。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了。有些真相,

不会自己浮出水面。它需要有人,把它从黑暗里,一寸一寸地挖出来。而他,

是那个最合适的人——也是唯一还愿意这么做的人。

——————第二章黎博安回到档案馆时,天光已斜斜地切过窗棂,

落在一排排灰蓝色的档案柜上,像一道道未愈合的伤疤。他脚步很轻,穿过空旷的走廊,

没有去自己的工位,而是径直走向B区地下库。那里是整栋楼最安静的地方,

也是最不适合藏秘密的地方——因为所有被遗忘的纸张,都在等待有人重新翻开。

空气里浮着陈年纸张的微尘与防潮剂的苦味。他打开随身的旧皮包,

取出一台从未联网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泛着冷白的光。U盘插入接口的瞬间,他指尖微顿。

这台机器里存着五年前他悄悄备份的“叶南案”原始数据包,是他在被停职前,

用最后的权限拷贝下来的。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被正式归档,就再也不是“证据”,

而是“结论”。他点开那段被标记为“无效”的30秒监控片段。画面晃动,光线昏暗,

是教学楼顶层楼梯间的角落。时间戳显示:18:13:27。叶南独自上楼,

校服裙摆被风掀起一角。她推开天台门,风灌进来,门在她身后缓缓合拢。

就在门即将闭合的刹那,一道影子从楼梯下方掠过——那人穿着深色校服,但身形高大,

肩线挺直,右手戴着一只黑色手套。黎博安屏住呼吸,将画面逐帧放大。手套?

天台是开放区域,不可能有清洁工佩戴手套作业。而且,那人的步伐极稳,不像是学生。

他调出警方最终报告中的监控摘要,发现这一段被标注为“设备故障,画面失真”,

因此未纳入证据。可设备日志显示,那段时间监控系统运行正常。他合上电脑,走向铁柜区。

指尖在D-07柜的标签上停顿片刻,抽出那卷标着“叶南案”的纸质卷宗。封皮已经发黄,

边角磨损,像是被许多双手翻阅过,又刻意遗忘。他将卷宗摊在桌上,取出镊子与紫外线灯。

这是他从一位退休法证人员那里学来的技巧——真正的痕迹,往往藏在肉眼看不见的地方。

紫外光扫过被裁剪的边缘,纸张切口泛着淡蓝荧光。这是工业级裁纸刀的痕迹,切口平整,

边缘有微量胶质残留。有人先将原页撕下,粘贴伪造内容,再重新裁剪,

制造“自然缺失”的假象。不是仓促行事,而是经过设计的清除。他翻开尸检报告第5页,

墨迹深浅不一,部分文字边缘有轻微晕染。他用化学试剂轻拭,

纸面浮现一层极淡的覆盖层——原文被化学消字,再重新打印。他将纸张对准灯光,逆光下,

原文字迹的残影缓缓浮现:……栏杆底部检测到微量纤维,

与死者衣物不符……初步判断为外来附着物……纤维结构呈编织状,

材质疑似为聚酯混纺……建议提取比对,排查接触人员……黎博安的呼吸一滞。这行字,

本应成为“他杀”的铁证。可它被抹去了,替换成了“未发现外力痕迹”的结论。

他翻到借阅记录页。过去五年,查阅此案卷宗的共有七人。其中两人引起他的注意:蒋茂,

五年前以“配合调查”名义借阅三次;江书愿,一年前调阅一次,备注为“新闻采访参考”。

蒋茂是校长,为何在案发后频繁查阅?而江书愿,作为叶南的表姐,她的调查,

是否早已触及某些人不愿被触碰的底线?他拨通石岳的电话,声音压得很低:“帮我查一下,

蒋茂当年申请调阅档案时,是否要求复制电子版?”“你还在查这个?

”石岳的声音带着疲惫,“黎博安,有些案子,结了就是结了。

”“可如果结案的基础是假的呢?”他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我刚发现,尸检报告被篡改,

监控被删减,连纸质档案都被动过手脚。这不是疏忽,是系统性清除。”电话那头沉默良久。

“我查到点东西。赵明远,当年负责监控调取的技术员,三个月前调岗了。”“去哪?

”“市教育信息中心——蒋茂任主任的部门。”黎博安挂断电话,站在原地,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卷宗边缘。赵明远不是偶然被调走,而是被“安置”。他不是技术员,

而是链条中的一环。监控删除、证据替换、报告篡改——这一切不是个人行为,

而是一个由上至下的信息控制网。他打开电脑,将U盘中的30秒监控片段导出,

加密后发送至江书愿的匿名邮箱。附言只有两个字:“手套”。他知道她会懂。

他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却在门口的公告栏上看到一张新通知:落款:市教育信息中心,

主任:蒋茂。他盯着那张纸,良久未语。他们不是在整理档案,而是在销毁证据。

一旦所有旧档被数字化,原始纸质版将被销毁,

而电子版——将由蒋茂的团队“标准化处理”。叶南案,只是第一个。他转身回到工位,

将U盘插入电脑,开始复制所有备份数据。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只是一个调查者,

而是这场系统性掩盖中的变量。而变量,要么被消除,要么,改变系统。他关机,

将U盘贴身藏好,走出档案馆。夜色已深,街灯在雾中晕出一圈圈光晕。他没有直接回家,

而是拐进一条小巷,走进一家24小时营业的打印店。“打印一份文件,

”他将加密文档递给店员,“双面,无水印,纸张用最厚的。”店员点头,接过U盘。

打印机缓缓吐出纸张,黎博安望着那一页页墨迹清晰的文档,心中默念:“你们以为,

删除档案,就能抹去真相。可真相,从来不止存于纸上。

”——————第三章凌晨五点十七分,江书愿站在黎博安公寓门外,手里攥着一张打印纸,

边缘已被雨水浸软。她没按门铃,只是静静靠着墙,

目光落在手机屏幕上——那封加密邮件她已经读了七遍,

附件里的监控片段反复播放到第十三次。30秒,18:13:27,天台门合拢的瞬间,

那个戴黑色手套的身影,像一根锈钉扎进她五年的梦里。她不是记者,她是叶南的表姐。

五年前,她以“新闻采访”名义申请调阅档案时,看到的尸检报告还是“未发现外力痕迹”。

她信了。直到今天凌晨,邮箱弹出那封只有两个字的邮件:“手套”。她打印了监控截图,

也打印了黎博安附上的纤维分析残页。纸上的字迹模糊,像是从灰烬里扒出来的遗言,

可她认得出来——那是真相被烧剩的骨架。门开了。黎博安穿着旧款警用夹克,头发微乱,

眼神却清醒得像刀锋。他看了她一眼,侧身让开。“你早就知道了?”她走进去,

把打印纸拍在桌上,“为什么五年后才发给我?”“我不是不发,”他关上门,声音低而稳,

“我是不敢。直到我发现,有人正在系统性地销毁所有原始档案。”他打开电脑,

调出档案馆的数字化移交通知:“蒋茂要统一归档JX系列案件,纸质版将被销毁。

如果再不动手,叶南案就真的死了。”江书愿盯着屏幕,忽然笑了,笑里带苦:“你知道吗?

我妹妹死前一周,曾问我借过一本书——《犯罪现场痕迹学》。她说,‘姐,

如果有一天我出事,你要帮我看看,是不是有人动过现场。’”黎博安沉默。

他想起五年前停职前的最后一幕:蒋茂站在校长办公室的落地窗前,语气平静:“黎警官,

有些案子,结了就是结了。再查下去,伤的是体制,痛的是活人。”当时他以为那是劝告。

现在他明白,那是警告。江书愿忽然指向监控时间戳:“18:13:27,叶南上天台。

可当天值班记录显示,赵明远的打卡时间是17:50离校。他不该在场。

”黎博安缓缓摇头:“除非……他根本没离校。或者,有人替他打卡。”空气凝滞了一瞬。

两人谁都没有说话,但某种更沉重的东西在房间里蔓延开来——不是怀疑,而是确认。

确认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凶手,而是一张网。一张由职位、流程、沉默与默契织成的网。

黎博安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封口用蜡封着,边缘已有裂痕。他轻轻拆开,

抽出一叠泛黄的照片。“这是我五年前拍下的原始尸检照片。”他将其中一张推到她面前,

“叶南的右手腕内侧,有轻微擦伤,形状像是被绳索或金属边缘勒过。当时我没上报,

因为没人相信。”江书愿低头看着那张照片,指尖轻轻抚过叶南手腕上的伤痕。

她忽然觉得喉咙发紧,像是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扼住了。她想起妹妹小时候学骑车,

摔破膝盖时也是这样,不肯哭,只说:“姐,我不疼。”可她知道,她疼。“你拿着它,

”黎博安说,“以‘家属复查’名义申请调阅原始物证。如果他们拒绝,

或者拖延——那就是心虚。”她把照片收进包里,动作很慢,像是在完成某种仪式。

然后她抬头:“我该走了。”“小心蒋茂。”黎博安在她身后说,“他不是在保护某个人,

他是在保护某种‘秩序’。而你我,正在打破它。”她没回头,只轻轻“嗯”了一声,

推门而出。门关上的瞬间,黎博安打开手机,拨通一个从未启用的号码:“老陈,

我是黎博安。我需要你帮我查一件事——2018年9月17日,

市教育信息中心的门禁记录。我要知道,那天晚上,谁进过档案室。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你确定要查?那地方,现在归市局和教育局双重管辖。”“我确定。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有些案子,不能让它‘结了就是结了’。

”——————第四章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黎博安坐在老陈发来的门禁记录前,

屏幕上的数据像一串沉默的密码。2018年9月17日17:48,

一条记录跳了出来:“张桂兰,保洁组,进入档案室B区”。他盯着那个名字,

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调出当年的人员档案照片——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

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站在档案馆门口,眼神怯生生的。可监控里那个“张桂兰”,

走路时肩膀微耸,步伐轻而急促,右手习惯性地压着衣袋——那不是保洁员的习惯,

那是长期携带对讲机或工具包的人才会有的动作。“不是她。”黎博安低声说。

老陈在电话里叹了口气:“我查了考勤,那天张桂兰请了病假,病历是社区医院开的,

但医生已经调岗。我试着联系她,人失踪了。”“失踪?”黎博安抬头看向窗外,

阳光刺破云层,照在档案馆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一道刺眼的光。他忽然想起什么,

翻出当年赵明远的领用记录——2018年9月15日,

他签领了一副黑色聚酯混纺战术手套,编号073921。而门禁系统的身份验证方式,

是刷卡+指纹。如果有人冒用张桂兰的身份卡,

再用某种方式绕过指纹验证……他拨通江书愿的电话时,

她正站在市教育信息中心的接待大厅里,手里攥着复查申请表。电话接通的瞬间,

她压低声音:“他们不收我的材料,说‘家属无权调阅原始物证’,除非有司法机关授权。

”“别硬碰。”黎博安说,“先回来。我有新线索——赵明远可能冒用身份进了档案室。

”江书愿沉默几秒,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江记者?您怎么在这儿?”她转身,

看见赵明远站在走廊尽头,手里抱着一叠档案盒,脸上挂着惯常的温和笑容。

他穿着整洁的衬衫,袖口扣得一丝不苟,右手腕处,隐约露出一截黑色织物。“我来办点事。

”江书愿不动声色地收起手机,“你呢?这么早就上班?”“昨晚加班,

刚整理完一批旧档案。”他走近几步,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申请表上,

“听说你申请复查叶南案?这案子早就结了,何必再翻?”“结了,不代表就对了。

”她直视他,“你当年负责监控调取,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赵明远笑了下,

眼神却没动:“监控完整,时间线清晰,没发现异常。”“那18:13:27,

天台门合拢的瞬间,你有没有看见什么?”他脸上的笑意淡了些:“我只负责技术提取,

不负责内容分析。”“可你戴着手套。”她忽然说。赵明远一怔。“聚酯混纺,编织结构。

”江书愿缓缓开口,“市局2018年配发的战术手套,编号073921,你领的那副,

还在吗?”空气仿佛凝固了。赵明远的眼神闪了一下,很快恢复如常:“我不太记得了。

手套用久了,早就换了。”“可档案室的门禁记录记得。

”黎博安的声音从她手机里传来——她开了免提,“17:48,

有人用张桂兰的身份卡进了B区。但张桂兰那天请了病假。你猜,是谁替她刷的卡?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