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就连,你我相约定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那是江南传唱很久的故事!
叶萋萋刚满10岁,聪明美丽己在江南传遍。
从15岁开始,门槛己被络绎不绝的媒人踏烂。
如果你看到某一天江南的很多才子遍及大街小巷,那肯定是叶萋萋出外的日子。
叶萋萋就象江南那青青小湖早上带着露水的荷花,娇娇羞羞带着清澈的美丽。
盛夏六月的江南,荷风送香,绿树成荫。
一年一度的“赏花诗会”恰在此时于金陵城外的揽月湖畔举行,引得江南才子佳人纷至沓来。
湖畔的亭台楼阁间衣香鬓影,谈笑风生,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风,自北地游学至此的世家公子,一袭月白长衫,丰神俊朗,手持一柄玉骨扇,也受邀到此。
他虽出身北地世族,却自幼聪颖过人,文采斐然,十五岁便以《北国雪赋》名动京师,如今游学江南,更是为领略南国文风,结交才俊。
行至一处临水的九曲回廊转角,恰与一位匆匆而来的少女迎面相遇。
少女似在避让旁人,未留意前方,一方绣着精致并蒂莲纹样的丝帕自她袖中滑落,飘至风的靴边。
“姑娘,你的帕子。”
风俯身拾起,声音清朗温和,递了过去。
少女闻声抬首,西目相对的一刹那,周遭的喧嚣仿佛骤然褪去。
她身着淡绿衣裙,发间只簪一枚碧玉簪,容颜清丽,气质娴静如水,一双明眸却带着些许受惊后的惶然。
她正是当年年仅十岁就才名远播的叶萋萋。
“多…多谢公子。”
叶萋萋接过帕子,指尖与风的手掌有瞬间轻微的触碰,两人皆是一怔,随即迅速移开目光,空气中弥漫开一丝难以言喻的微妙悸动。
风微微颔首,侧身让开道路。
叶萋萋敛衽一礼,快步离去,裙裾拂过廊边初绽的新荷,留下一缕若有似无的清香。
风驻足原地,目光不经意地追随那抹淡绿的背影。
他未曾察觉,方才俯身时,少女耳间一枚翡翠耳坠悄然滑落,滚入了廊边茂盛的萱草丛中。
待他离去后,却又似有所感,回身于草丛中拾起那抹翠色,触手温润,他默默将其纳入袖中。
诗会正式开始,才子们轮番上场,或吟咏夏日,或唱和酬答。
诗会主事为助雅兴,特设“诗魁”之誉,引得众才子跃跃欲试。
一位蓝衣公子率先吟诵:“揽月湖光映晴空,荷香暗度柳梢风。
云影天光共徘徊,游鱼碎浪碎霓虹。”
诗句清丽,写景有余而深意稍欠。
随后一位青衣文人起身,摇扇道:“碧叶连天无穷尽,芙蓉出水竞妖娆。
红蕖照水千娇态,玉露摇风万种。”
此诗工整,却未脱俗套。
此时,众目光不经意落于叶萋萋之席。
她微垂螓首,略作沉吟,继而抬首轻声道:“绿盖亭亭倚翠盖,素靥盈盈映日开。
暗香徐引蝶踪远,清影自随月魄来。
不嫁春风偏竞夏,独濯清涟岂染埃?
莫道此花君子誉,冰心元自避蓬莱。”
诗声婉转,如珠落玉盘。
其诗不仅咏莲之形,更赞其神,尾联巧妙翻案,寓自身志趣于其中,满座才子闻之,皆屏息凝神,继而交口称赞。
风坐于席间,闻此诗,眼中光彩大盛,不禁暗自惊叹:“不仅容貌清丽,才思更竟如此敏捷超逸!”
轮到风时,他略一沉吟,目光掠过湖中亭亭玉立的初荷,开口吟诵道:“碧波摇滟曳青裙,玉立亭亭映日晖。
素靥含香羞蝶绕,清姿濯涟远尘圻。
心通一点灵犀透,丝绾千结并蒂依。
莫道仙根植浊淖,冰魂元自辟鸿蒙。”
诗成,满座先是静默,随即爆发出阵阵赞叹。
此诗不仅咏莲之形貌风姿,更赞其高洁品性,尾联尤见立意超凡。
风姿仪俊朗,言谈从容,其出众才华与翩翩风度一时成为诗会焦点。
叶萋萋聆听此诗,心中亦是一动,暗忖:“此诗气度恢弘,见解超凡,北地竟有如此才子!”
诗会中场,主事者命以“夏荷”为题联句。
一人起“湖面平如镜”,他人接“倒映蓝天云”,至风,他从容接道:“微波碎云影”虽化用眼前景,却平添哲理。
轮至叶萋萋,她浅笑接:“涟漪如诗行”巧妙将风句意境升华,二人心意,于诗句唱和间暗通,引得席间一片会心赞叹。
诗会中场休息,众人移步水榭用茶点。
叶萋萋正凝神望着湖心一对戏水的鸳鸯,未留意身后一位步履匆忙的少女,被轻轻撞了一下,身形微晃。
“小心。”
一只有力的手臂适时地在一旁虚扶了一下,声音耳熟。
她稳住身形,回头正对上风关切的目光。
“无妨,多谢公子。”
叶萋萋轻声道谢,心跳莫名快了几分。
“举手之劳。”
风微笑颔首,举止绅士。
随后便与友人一同离去夕阳西下,诗会渐散。
叶萋萋随父亲登船离去,倚在船舷,望着渐行渐远的揽月湖与湖畔依稀可辨的人影,心中竟生出一丝淡淡的怅惘。
而风立于岸边,望着画舫远去,湖风拂起他衣袂,脑海中浮现出那抹淡绿身影和那双清澈眼眸,以及她裙角拂过新荷的唯美画面,唇角不自觉地微微扬起。
是夜,风于屋舍灯下,提笔纸上:“莲心一点透灵犀,何须陌上问相逢。
诗亭偶拾翡翠色,愿系春风护芳容。
而叶萋萋于闺阁之中,亦取出一纸花笺,将风日间所咏之诗默写其上,并于诗尾添上一行小字:“北客南来诗冠群,清词丽句动我心。
(第一章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