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沙凉书阁 > 其它小说 > 外网和内网是什么意思

外网和内网是什么意思

梦知鱼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由陈砚陈砚刚担任主角的其它小书名:《外网和内网是什么意思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本故事纯属虚请谨慎观]《数字时代的连接与割裂》凌晨三陈砚的电脑屏幕亮得像块论坛匿名区的新帖正在以每秒三条的速度刷标题刺眼——《扒一扒“守夜人”的真实身份:一个靠卖惨博同情的骗子他指尖悬在键盘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了小“守夜人”是他用了五年的ID,最初只是在这个名为“树洞”的匿名论坛陪那些深夜失眠的人说说有人失他会贴一首旧诗;有人失他会讲自己当年创业失败...

主角:陈砚,陈砚刚   更新:2025-08-27 09:31:2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谨慎观看。]《数字时代的连接与割裂》凌晨三点,陈砚的电脑屏幕亮得像块冰。

论坛匿名区的新帖正在以每秒三条的速度刷新,标题刺眼——《扒一扒“守夜人”的真实身份:一个靠卖惨博同情的骗子》。

他指尖悬在键盘上,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了小丘。

“守夜人”是他用了五年的ID,最初只是在这个名为“树洞”的匿名论坛里,陪那些深夜失眠的人说说话。

有人失恋,他会贴一首旧诗;有人失业,他会讲自己当年创业失败睡桥洞的经历;有学生被霸凌,他连夜整理出各地的心理援助热线。

渐渐地,“守夜人”成了树洞的精神锚点,有人说他像路灯,有人说他是隔着网线的家人。

可现在,帖子里贴满了“证据”:他朋友圈里晒过的咖啡馆,被指是盗图;他说自己住在老城区,有人扒出IP地址在繁华商圈;最致命的是一张截图,某电商账号的收货地址与他曾透露的小区重合,而那个账号卖的是“情感咨询课程”。

“原来天天劝我们‘真诚最可贵’的人,自己在演戏。”

“IP地址都能改,说不定是个团队在运营呢。”

“我就说哪有这么完美的人,果然是骗子。”

陈砚点开私信箱,昨天还在跟他说“谢谢大叔陪我走过最难的日子”的女孩,发来一句“你真让我恶心”。

他想起三个月前,那个女孩说被父亲家暴,躲在衣柜里发抖,是他一边陪她打字,一边报了警。

那天他守着屏幕到天亮,首到她发来一句“警察叔叔送我去姑姑家了”。

窗外开始泛白,他起身去阳台。

楼下的早餐摊支起了油锅,滋滋的声响裹着香气飘上来。

对门的张阿姨正牵着孙子出门,小孩举着半块面包,奶声奶气地喊“爷爷早”。

陈砚想起刚搬来的时候,张阿姨总塞给他自己做的包子,说“小陈一个人住,别总吃外卖”。

可在网络上,没人知道他是“小陈”。

他们只知道“守夜人”,一个被符号化的存在——温和、耐心、永远有时间倾听。

他从没刻意隐瞒什么,只是没说全。

咖啡馆是常去的自习室,IP地址是因为帮邻居奶奶修电脑时登录过账号,电商账号是帮开网店的堂弟打理的。

可这些细碎的真实,在“扒皮帖”的逻辑里,都成了“欺骗”的佐证。

手机突然震动,是社区医院的来电。

“陈先生,您母亲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有点不太好,您方便过来一趟吗?”

陈砚的手猛地收紧。

母亲肺癌晚期,己经化疗了半年。

他白天在医院陪护,晚上回来接一些设计的私活,间隙里登“树洞”看看。

那些深夜的对话,对他而言也是喘息——在母亲的病痛和生活的重压之外,他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暂时忘了自己的困境。

他关了电脑,换衣服时瞥见镜子里的自己。

眼下的乌青像晕开的墨,鬓角竟有了几根白头发。

他才三十五岁。

到医院时,母亲刚醒。

“又熬夜了?”

她声音哑得像砂纸摩擦,“别总对着电脑,跟楼下小张学学,周末去公园跑跑步。”

小张是母亲同病房的护工,初中没毕业,却总说“陈哥你别看我学历低,我女儿在网上跟人学画画,画得可好了”。

昨天小张还拿着手机跟他炫耀,女儿发在短视频平台的画,有两百多个人点赞。

“你看,这网也不全是坏东西。”

小张挠着头笑,“我女儿以前总闷在屋里,现在天天跟网友讨论配色,话都多了。”

陈砚坐在病床边削苹果,母亲忽然说:“前阵子你说网上有人跟你聊天解闷,就像你小时候总跟胡同里的王奶奶说话似的。”

他愣了一下。

小时候他性格孤僻,总被同学欺负,退休的王奶奶每天在门口等他放学,听他絮絮叨叨说半天。

后来王奶奶搬走了,他再也没找到能那样安心说话的人,首到遇见“树洞”。

“可网上的人,好像更容易变。”

他低声说。

母亲没接话,只是握住他的手。

她的手因为化疗变得干枯,却很暖。

“人跟人啊,就像两棵树。

离得近了,根会缠在一起,风一吹,叶子也会碰着。

离得远了,也能借着阳光照到对方。

可要是硬要把根刨出来看,谁还没几条烂根呢?”

下午陪护的间隙,陈砚登了“树洞”。

扒皮帖还在首页飘着,下面的评论己经变了风向。

有人贴出了去年冬天的聊天记录,“守夜人”曾教她用PS修复被水泡了的老照片,“他说‘照片修不好没关系,记忆会记得’”;有人说自己抑郁症复发时,是“守夜人”每天发一句“今天的云很好看”,坚持了三个月;还有人扒出陈砚帮社区做的公益海报,“这画风跟‘守夜人’发过的插画很像”。

一条新评论被顶到最前面:“我们是不是太急着给人贴标签了?

他陪我熬过最难的夜晚是真的,那些安慰的话让我没放弃自己也是真的。

就算他有没说的事,又有什么关系呢?”

陈砚盯着那条评论,忽然想起王奶奶说过的话:“人心就像揉皱的纸,铺开了总有褶子,可那才是它本来的样子。”

他点开发帖框,敲下一段话:“我是守夜人,也是陈砚。

我母亲病了,我需要挣钱治病,所以接私活;我怕说多了麻烦,所以没讲太多私事;我确实不完美,会累,会烦,会在医院的走廊偷偷哭。

但过去五年,陪你们说话的每一分钟,都是真的。”

发送的瞬间,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是那个说“你真让我恶心”的女孩:“陈叔叔,对不起。

我刚刚看到你帮社区做的海报了,跟你教我画的画很像。

我姑姑说,人有时候藏起一些事,不是想骗谁,是怕给别人添堵。”

窗外的阳光穿过玻璃,落在母亲的被子上,暖融融的。

陈砚忽然明白,网络就像一张被无数人拉扯的纸,有连接的平整,就有撕裂的褶皱。

可正是这些不完美的褶皱里,藏着最真实的温度——那些隔着屏幕的牵挂,那些笨拙的理解,那些在误解之后依然愿意伸出的手。

他关掉手机,俯身给母亲掖了掖被角。

母亲醒了,冲他笑了笑。

病房外传来小张的声音,他在跟女儿视频:“你陈叔叔说你画的晚霞好看,下次给阿姨也画一幅呗?”

陈砚拿起笔,在母亲的病历本背面,画了一片晚霞。

红色的,金色的,像他第一次在“树洞”里,给那个失恋的男孩描述过的样子。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