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溪镇的图书馆藏在老街深处,青瓦白墙的两层小楼,门楣上 “墨香阁” 的匾额己被岁月磨去了漆色。
晓曼每天放学后都会穿过半条街,赶在闭馆前两小时到达。
木质楼梯在脚下发出吱呀声,二楼靠窗的位置永远为她留着,桌上摆着管理员王叔特意准备的茉莉花茶。
每当她踏上这熟悉的楼梯,闻着空气中弥漫的书香和茶香,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没有争吵、没有恐惧的世界。
在这里,她可以暂时忘却家中的烦恼,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力量。
那天傍晚,晓曼翻开新借的《百年孤独》,羊皮纸上的预言仿佛穿透文字,在她眼前展开魔幻的画卷。
她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暂时忘却了现实的烦恼。
书中那些奇幻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让她的心灵得到了滋养,也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突然,窗外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她抬头望去,只见父亲正揪着母亲的手腕,在绣坊门口推搡。
母亲的蓝布围裙被扯歪,发髻散落,几缕发丝贴在苍白的脸上。
晓曼扔下书本冲下楼,木质楼梯在脚下震颤,像她狂乱的心跳。
那一刻,愤怒和恐惧交织在一起,她只想着一定要保护好母亲,不能再让她受到伤害。
她的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担心母亲会受伤,害怕父亲会做出更过分的事,心中的焦急和愤怒几乎要将她淹没。
“放开我妈!”
晓曼挡在母亲身前,声音因愤怒而发颤。
父亲通红的眼睛瞪着她,酒气扑面而来:“反了你了?”
扬起的巴掌在半空中被邻居王婶拦下:“陈老板,有话好好说!”
母亲趁机躲到晓曼身后,手指死死揪住她的衣角。
人群渐渐围拢,父亲松开手,冷哼一声:“回家再收拾你们!”
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晓曼的身体还在止不住地颤抖。
她知道,回家后等待她们的可能又是一场暴风雨,但她绝不后悔自己的挺身而出。
她在心里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母亲,哪怕要面对父亲的怒火。
同时,她也更加渴望能够早日离开这个充满暴力的家,去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生活。
夜色降临时,晓曼在书桌前铺开作文纸。
台灯昏黄的光晕里,钢笔尖在纸面沙沙游走。
她写《我的梦想》,写想成为像简・爱那样独立的女性,写渴望逃离月溪镇的压抑,写希望用文字为母亲撑起一片天。
墨水浸透纸背,在桌面上洇出深色的花。
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的情感,每一句话都是她内心最真实的呐喊。
她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对母亲的爱、对家庭现状的不满,都倾注在这篇作文中。
窗外,母亲在绣坊挑灯赶工的身影,被月光投在窗棂上,单薄得像一片随时会飘落的枯叶。
晓曼看着母亲的身影,泪水模糊了双眼,她更加坚定了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决心。
她想象着自己未来成为一名作家,用文字的力量去帮助像母亲一样的女性,让她们不再遭受痛苦和欺凌。
作文比赛的结果在两周后公布。
晓曼站在领奖台上,捧着烫金的奖状,听见台下同学的窃窃私语。
“听说她爸总打她妈真可怜,还好成绩这么好”。
这些议论像一根根细针,扎在她的心上。
她感到一阵羞愧和难过,仿佛自己的伤疤被人揭开,暴露在众人面前。
但她抬起头,目光越过人群,看见母亲站在操场边缘,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脸上挂着骄傲的泪水。
那一刻,所有的委屈都烟消云散,母亲的笑容就是对她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母亲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豪和欣慰,这让晓曼觉得,自己所受的一切委屈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而远处树荫下,父亲阴沉着脸,转身离去时踢飞了脚边的石子。
晓曼看着父亲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失望,有怨恨,也有一丝解脱。
她明白,自己和父亲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而她也更加坚定了要离开这个家的想法。
放学路上,晓曼绕道去了墨香阁。
王叔正在整理新进的书籍,见她进来,神秘兮兮地从柜台下拿出一本《第二性》:“丫头,这书不好找,你收着看。”
晓曼抚摸着烫金的书脊,仿佛触到了另一个世界的门扉。
夕阳透过雕花窗棂,在书页上洒下细碎的光斑,那些关于女性觉醒的文字,像火种般点燃了她心底的渴望。
她知道,这本书将为她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她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去改变自己和母亲的命运。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自己的未来寻找方向。
她想象着自己读完这本书后,能够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有能力去改变现状,为自己和母亲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深夜,晓曼在阁楼里挑灯夜读。
楼下传来父母压抑的争吵声,瓷器碎裂的脆响后,是母亲压抑的啜泣。
晓曼抱紧书本,让波伏娃的文字在耳边回响:“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她翻开日记本,在空白页写下:“我要离开这里,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有能力保护妈妈。”
窗外,雨不知何时下了起来,敲打在青瓦上,像是命运的鼓点。
在这雨声中,晓曼的内心却渐渐平静下来,她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她都不会放弃,因为她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勇气。
她在心里为自己加油打气,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相信总有一天,她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她不再害怕未来的挑战,反而充满了期待,因为她知道,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在向目标靠近,每一次的坚持都是在为成功积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