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沙凉书阁!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争霸的都去死!

第3章 终于可以吃上饱饭了

发表时间: 2025-01-24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里的庄稼逐渐成熟。

那五亩红薯藤蔓茂盛,土里的红薯个个饱满硕大;三亩玉米棒子结实粗壮,颗粒饱满;二亩小麦金黄一片,麦浪滚滚;二亩水稻也穗大粒多,散发着丰收的气息。

杨奉天和杨佑安看着这丰收的景象,心中满是喜悦和自豪。

他们雇佣了一些村民帮忙收割,很快便将庄稼全部收归家中。

这一年,杨奉天家的粮仓堆满了粮食,不仅足够自家食用,还有不少剩余。

杨奉天决定将一部分粮食分给村里贫困的人家,同时,他把高产的粮种也拿了出来,准备发给村民。

杨奉天把村民们召集到一起,说道:“乡亲们,这些粮种能让咱们的收成更好,我来教大家怎么种植。

红薯是块根作物,喜欢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起垄种植的时候,垄高要在三十厘米左右,垄宽六十厘米左右,这样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利于红薯的生长和膨大。

每株红薯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二十厘米左右,太密了会影响通风和光照,太稀了又浪费土地。

种植的时候,要把红薯苗斜插入土中,然后浇足定根水。”

“玉米是喜光的作物,所以种植的间距很重要。

咱们的玉米种子,株距保持在二十五厘米左右,行距五十厘米左右。

播种的时候,种子的深度要在三到五厘米,太深了不容易出苗,太浅了容易倒伏。

而且要注意施肥,基肥就用咱们常见的人畜粪便和沤制的绿肥,这样能提供玉米生长前期的养分。”

“小麦播种前,要先进行选种和拌种。

把饱满、无病害的种子挑选出来,用草木灰拌种,可以预防病虫害。

播种的时候,深度一般在三到西厘米,每亩的播种量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来定,大概在十到十五公斤。

播种后,要及时镇压,让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出苗。”

村民们围拢过来,听得十分认真,眼中满是期待。

杨佑安也在一旁帮忙,给大家答疑解惑。

忙完种植的事情,杨奉天又开始思考如何改善大家的生活。

他利用自己现代人的智慧,琢磨着发明一些有利生产和生活的工具。

他首先想到的是改良灌溉工具。

他观察了村里的水源和农田分布,画出了图纸,带着几个手艺好的村民一起打造了一些简易的水车。

“水车的原理是利用水流的力量带动轮子转动,从而把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

咱们做的这个水车,轮轴要用硬木制作,这样才能承受水流的冲击和长时间的运转。

水斗要用竹片或者木板拼接,要保证不漏水。

在安装的时候,要注意水车的角度和与水渠的连接,要让水流顺畅地推动水车。”

接着,他又发明了一种更省力的犁具。

这种犁具的犁头采用了更锋利的铁质材料,经过精心打磨和淬火处理,能够更轻松地切入土地。

犁身的结构也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弯曲的形状,减少了阻力,同时增加了扶手的长度和角度,让使用者能够更舒适地操作,大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

为了方便村民们运输粮食和物品,杨奉天还设计了一种独轮车。

这种独轮车的车轮采用了厚实的木材,外圈包裹着一层铁皮,增加了耐磨性。

车架用坚固的竹子和木材搭建,重心较低,保持了稳定性。

在车的前端还设计了一个可以调节的拉绳,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每天清晨,天还未亮,杨奉天便起身前往村外的空地练武。

他先扎稳马步,气沉丹田,感受着体内气息的流动。

接着,他开始练习《拔刀斩天诀》的基础招式,每一次挥刀都带着呼呼风声,仿佛要将空气劈开。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

练完基础招式,杨奉天会找一棵粗壮的大树,以刀击树,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力量和出刀的速度。

他的动作越来越快,刀与树碰撞发出的声音如同密集的鼓点。

下午,杨奉天会与杨佑安进行对练。

兄弟俩你来我往,招式交错,在激烈的对抗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

夜晚,当其他人都己入睡,杨奉天会在月下打坐,修炼内功,引导体内的真气在经脉中运行,滋养身体,强化自身。

闲暇时,杨奉天会带着杨佑安进山打猎。

他们在山林中穿梭,杨奉天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出色的身手,总能发现猎物的踪迹。

杨佑安也不甘示弱,拉弓射箭,偶尔也能有所斩获。

打猎归来,兄弟俩便一起动手做饭。

杨奉天熟练地处理着猎物,杨佑安在一旁帮忙生火添柴。

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了阵阵香气。

他们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交流着一天的见闻。

在杨奉天的努力下,村子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村民们对他更加敬佩和感激。

杨奉天站在田边,看着生机勃勃的农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打开系统面板查看:人物:杨奉天力量:85(普通成年人为 30) 备注:力量强大,令人敬畏。

敏捷:80(普通成年人为 30) 备注:动作敏捷,形如疾风。

耐力:75(普通成年人为 30) 备注:耐力持久,不知疲倦。

修炼功法:《拔刀斩天诀》当前境界:化境初期杨奉天深知,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了。

他要不断提升自己,保护好村子,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杨奉天又开始研究如何提高粮食的储存方法,以应对可能的灾害和粮食短缺。

他西处寻找合适的材料,尝试着建造更坚固、防潮的粮仓。

他选用了干燥的木材搭建仓体,在底部铺上一层厚厚的石灰和干草,以吸收潮气。

仓壁用黏土和稻草混合涂抹,增加密封性。

仓顶采用斜坡设计,利于排水,还铺上了瓦片以防雨。

同时,他还关注着村民们的居住环境。

他指导大家改进房屋的结构,在房屋的地基中加入石头和砖块,增强稳定性。

墙壁采用双层结构,中间填充稻草等保温材料,提高保暖性能。

屋顶的椽子加粗加密,铺上更厚实的茅草,防止漏雨。

杨奉天的一系列举措让村子越来越繁荣,吸引了周边村子的人们前来投靠,但是他的大手脚,也引起了郡守的注意!

吉ICP备20230022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