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一种相聚的方式第1章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絮,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在线免费阅读
发表时间: 2025-03-15
婚礼,自从人类在地球这个唯一有生命星球出现,就成为这个星球最让人激动的事件。大到皇亲贵族的婚礼,小到平民百姓的婚礼,皆意义非凡。生命的结合并新生命的延续。
我看到的这个婚礼是一位叫做莫回的先生和黛琳娜小姐的。黛琳娜,听起来似乎是异域小姐,其实是中国人,由于她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母曾经漂洋过海到国外留学。回国后,对于异国风情依然魂萦梦绕,便把深深的怀恋情愫揉进了孩子的名字中。我们都知道,很多孩子的名字的背后是父母的期冀。
新郎的名字莫回,带一点神秘色彩的名字。仿佛一种玄学世界的东西被一双手抛到了现实世界。新郎是一个非常稳重,城府很深的人,喜怒不形于色,用科学术语来说就是“模量很高”的人,就是外界的风吹草动不会引起心灵的反应。但是,这样的人被人视为是那种修士一般,那种理性胜过了情感,也就是说情感被关在了理性的“囚笼”里,不会自由飞翔的鸟儿,但是,这种类型的人,一旦流露出其隐藏很深的情感,却反而比一般人强烈,足以使得所有人吃惊非小。正如在《往事与随想》中不对思想实行实事求是的严格训练,不接触我们周围生活,不承认客观实际的独立性,在灵魂深处,依然保留僧侣的隐修士,潜伏着神秘主义的样子,有一天会用愚昧的毒液侵蚀我们的全部理性。
在婚礼上,欢笑的气氛融入到所有的空气分子。昏黄闪烁的壁灯,不停地变换。屋子就像琼脂一般。由于新娘是来自名门望族,来自于社会各界的高士纷纷过来道贺。来道贺的宾客,各个脸上流淌的笑容与雕刻的笑容凝固在一起。
“富在深山有远亲”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不论国度于种族,一个人所处的家族的社会地位或者经济地位,决定了周围人对其的态度。这似乎是跨越任何时代不变的规律。
由于读者朋友们一般目睹过婚礼的场景,再次不再赘述。
在角落里,一个姑娘凝望着眼前的一切,目光定格在那时那刻,双眸透出的光似乎凝固为无形的琼脂一般。她穿着很简单的淡绿色的碎花裙子,一种古朴的气息,仿佛是古画上的古代女子穿越时空来到现在时空。但是,这个裙子带着白色的方领,又显得庄重正式,毕竟是婚礼,有庄重的成分。必须仪表装束举止与婚礼庄重氛围相称。由装束看出主人公的性格。她一面崇尚中国古代的那种古典风格,又对于礼仪的重视。想要在两者中寻找权衡。
她就是百合。百合的名字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丽。超脱世俗的,总是给人一种清新、空灵而又带有让人敬重的味道。同时,那种超越性,又多多少少带着几许清高或者高冷,让人不会轻易接近。超越,其实在很多灵魂中有一种向往的趋势,毕竟人要活在现实中,所以,人往往努力压制这种灵魂自发出的那种冲动。如同,人的现实主义为自己心灵修筑堤坝,压制那种涌动的泉水冲出现实的堤坝。对于世俗与超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人的感觉,超然的总是比世俗的有一种高一年级的感觉。但,活在现实中的一般人不愿意涉足,因为,人总是害怕因为攀登高一年级而失去现实生活带来的基本生存的满足,以及***的满足。似乎,基本生存的满足和***的满足的那种在心灵中翻腾澎湃的力量,远远大过于灵魂中或者说潜意识中那种对于超越于世俗向往的初衷。所以,人宁可放着高雅的东西不去追求,却沉浸在世俗中。
此外,超然的,阳春白雪,但是人很难消化。就像一些名贵的来自雪域的珍品,虽然弥足珍贵,但是,一般人的消化系统很难消化吸收。
百合和莫回是研究生同学(同一学校,不是同一个专业),在学生期间(不限于本科生)谈恋爱,相比于步入社会后谈,更加单纯,虽然算不上像《往事与随想》中提到的“初恋之所以馨香可爱,正在于忘却性的差别,是一种热烈的友谊。”那么单纯到幼稚,但是,很少有利益化的掺杂。
在普鲁斯特的伟大的意识流作品:《追忆似水年华》中,反反复复提到的作者与初恋情人阿尔贝蒂娜一起走过的“世界上美丽的大街”——香榭丽舍大街。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静安宁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又被称为凯旋大道,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
婚礼精美的布置,装点了视觉,也透过视觉传输到大脑中枢,为意念精神洒下一片明媚春光般的光华,但是,在百合意念中却并非明媚,这明媚似乎是一个诱饵,她将眼前的场景作为钓鱼的诱饵,不经意地抛向回忆的湖面,把曾经的往事当成鱼儿一样钓回到眼前这个“鱼缸”。
很多人知道,风景给人的感受,其实只有百分之五十以下是在于风景本身的美丽。很少有风景美丽到把一个被愁绪紧紧包裹的失魂落魄者瞬间转变为洋溢喜气。当一个人在不幸中,在最美丽的风景中,也仍旧被那缱绻不断的愁绪或者悲郁缠裹着。
百合来到这间呆了已经有3年的家庭教会。中国的教会和欧美澳洲国家国外不一样,欧美以及澳洲国家,基督教堂雄浑庄严,教会在中国,如同禾场上的杂草一样,挣扎着生长,时不时地被挤压除草。但是,仍然具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一般的生命力。七年的时光,水一样流转着,时不时地打着小旋儿。时光如流水,回忆也如流水,点点滴滴的那些深深印入心间的事情,就是时不时水中泛起的涟漪。纪伯伦在《沙与抹》中说:“记忆是一种相聚的方式 忘却是一种自由的方式。”
百合把回忆的游艇停靠在在教会之前的一个时刻。
那个时刻决定了她委身于这间教会,更加确切地说,委身于上帝。那是2月末,百合只差三个月就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毕业,并且转博,准备扬起向着中医专家目标光辉彼岸的航帆。她十分兴奋。
这一天,百合一个人在食堂吃饭,由于平时都是莫回陪着她吃饭,莫回不在她很无聊。正如一个人如果习惯于孤独,就不会因为孑然而孤独。当有人,尤其是相爱的异性打破寂寞,但由于离开,那种孤独,比长期一个人的孤独更加寂寞。为了派遣寂寞,百合边看视频,边吃饭。当一个浓厚的影子,一片浓云一般飘到百合身边,百合全然沉浸在视频中,没有觉察。
直到一个声音打破:“同学你好!你愿意了解《圣经》吗?”百合心中很不耐烦,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怎能会轻易相信呢。百合头也抬起,心中暗暗轻蔑地笑。而百合毕竟是出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为了不失去大雅风范,她没有流露出来。她抬起头,却在轻蔑中加了更多的藐视。因为面前这个姑娘可谓是丑陋到了极点,黝黑的皮肤,脸上疙疙瘩瘩,真的很像一座煤山。有诗人曾经在诗中提到过,每一位姑娘,就是一座青山,例如四姑娘山。亭亭玉立,俊秀
而百合虽然不算貌美如仙,但是也不算丑陋。因此面前一座移动的“煤山”移动到她这座“青山”旁边,真的沾染不少不雅之气。于是,百合便用斜斜睥睨的眼睛掠过她的身上,如海燕以高傲的姿态掠过水面,随后冲天而去。墨菊不知是否感受到。即使她感受到这种蔑视,她也早就习以为常了。因为毕竟,她被这种嘲笑的水中常年浸泡,再多涌来几股嘲笑的泉水的汇入,也不会影响本来就消沉的感受。墨菊扎着粗鞭子,小小眼睛目光似乎很呆滞,鼻子很塌,就是一堵随意坍塌在路边的墙。嘴巴很大,厚厚的嘴唇,笨拙而毫无灵动之气。简直就是一尊呆呆的雕塑。
百合转念一想,反正没有莫回在,十分无聊,不如拿这个臭丫头开开玩笑,找找乐儿。于是,百合,用一种温和但是隐藏着似有似无的那种不怀好意的笑:“同学,你是我们学校的吗?”温和是为了大面的礼貌,但是,最终的本质是怀着通过抓对方把柄来获得一种自我内心的胜利感,这也是很多人中普遍存在的那种,外在的随和善意,后边掩盖着通过一种靠着自身的某种超越于对方的优势压倒别人,获得一种超越对方的成就感。即使心中认定自己已经在事实上超越于对方,但是,还是通过对话等几个回合下来,更加认定这种事实的确实存在性。让自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有依据和根基。这种依据,就像是在时空中做了一个自我认定的标记。同时为了掩盖这种动机,常常用一种善意的外边作为掩饰,正如舞台的幕布,遮挡了幕后的一切。这就是人本性中的虚伪之处。
与其说,墨菊不在意百合的复杂的心机,不如说,墨菊单一的思维还不能领略百合更高一级的心思。墨菊便如实回答:“同学,我是中央美院大学的博士学生,明年毕业。”当墨菊说出去后,便觉得“明年毕业”这几个字多余了。墨菊还是太紧张了。紧张源自她的不自信。由于她从小被人藐视,来到北京大学这所重点大学,个个都是智商高的出类拔萃的学生,墨菊难免自惭形愧。
百合“扑哧”一声乐了。“明年毕业,你以为我认为你要延期毕业吗?”
墨菊羞涩地脸红低下了头。
对于灵魂的爱让墨菊战胜了自卑与害羞,她骨气勇气继续说:“同学,你好,请问你了解过《圣经》吗?”
百合早就听自己室友说过,她们被一帮基督徒另类“盯上”。
于是,百合便眼睛狡黠地转着,说了一句:“你觉得像我这样的高材生能孤陋寡闻到连《圣经》也没有了解过吗?”但温文尔雅的百合感到自己这样说有点不太合适,这么丑陋的一个女生在自己面前,一定比较自卑,且刚才自己那么一笑就足以伤到了她的自尊心。若这样冰雹似的言语一出口,对她又是重重一击,岂不是让她更加崩溃?
是的,墨菊确实心里防线决堤。她从小学开始,心一直被伤害着,心灵就像在夏天刚刚学走路的孩子,不停地磕碰着,伤疤没有愈合,又有新的伤疤加上去。墨菊低下头,感到眼睛又开始潮湿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简直就是一只蚂蚁都比不上的存在。
无论面前这个女生如何优秀,如何霸气,但她在神面前,仍旧是一个可怜者,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她要因她的罪而遭到神的愤怒,以至于灭亡。
于是,墨菊挑战:“同学,我来给你分享一些,好吗?”
百合觉得反正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不如听她说一说,就当是消遣。其他舍友都被传福音传到过,自己却没有,就当是多一样“生活阅历”吧。
百合莞尔一笑。墨菊发现,百合的笑,是一种流淌的美丽。百合花一般,静润又端庄。仿佛不是刚刚发生的那种冷峻的藐视。墨菊不知道,为何百合的表情如此多变,刚刚是高冷的寒意,突然又如明媚的春天清晨的细细的柔光。
墨菊的心舒缓很多,便分享:“上帝最开始创造的亚当和夏娃,关系非常好。就像父亲和孩子一般。”
“停!”百合打断。:“你怎么知道神一定存在呢?是不是先前设有就有吗?“
墨菊虽然不够能言善辩,但是,毕竟很多年的信主经验,且她也见过很多人传福音。
不慌不忙地回答“神的存在从两方面证明,一是宇宙万物,你看,宇宙如此神奇,各个天体按照各自轨道有规律运行,太阳与地球距离如此恰到好处。若再近一点点,或者再远一点点,我们没有办法生存。有这样一个故事,牛顿的朋友是无神论,牛顿请朋友观看自己的宇宙模型,朋友看过后,赞叹,问谁制造的。牛顿说是乱七八糟的堆积出来的。牛顿朋友说不可能。牛顿解释,宇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