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见九月的校园,带着初秋的气息。落叶还未完全染黄,
操场边的梧桐树下铺着一层淡淡的金色。江野背着书包,慢慢地走进研究生新生班会的教室。
窗外的阳光温和,投在讲台旁的白板上,勾勒出一排排年轻而稚嫩的侧影。
他本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自大学以来,江野一直习惯于独来独往,
喜欢在书本和思考中寻找安慰。班会这种场合,对他来说更像是一场例行公事。
他在靠窗的位置坐下,低头翻看手机,假装认真浏览着开学通知,
实际上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正当他专注于屏幕时,教室门被轻轻推开。
一阵细碎的笑声随着微风传进来,有几个女生结伴走进教室,
其中一个女孩最引人注目——她皮肤白皙,眉眼清澈,穿着浅蓝色的衬衫裙,
头发在肩膀上自然地披散着。她步子轻快,仿佛身边的空气都被点亮了几分。
江野的视线下意识地被吸引,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心里却猛然一紧,赶紧低下头,
自嘲道:“别傻了,这样的女生怎么会注意到你呢?”班会开始后,
辅导员做着新学期的介绍和注意事项。大家自我介绍,分享本科的专业、家乡和兴趣。
轮到林澜时,她的声音柔和,略带些北方口音,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学校和兴趣,末了笑了笑,
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她的名字和笑容在江野脑海里悄然留下了一道光,挥之不去。
接下来的日子一如既往。课表很满,早晚都在教室和实验室之间奔波。
江野和林澜虽偶尔在教室碰面,却始终没有再多聊上几句。每次在走廊擦肩而过,
江野总是装作没看到,偶尔抬头对视时,他会急忙移开视线,心跳却乱作一团。
他暗自提醒自己要专注学业,不要因为一场懵懂的心动扰乱节奏。有一天晚上,
上专业导论课时,江野刚巧和林澜坐在了同一排。那天课程讲的是各硕士导师的研究方向,
老师建议有意向的同学课后可以去面试。下课后,大家三三两两围在讲台前,
讨论要找哪位导师。“你也打算找王老师吗?”江野身旁的一个男生问,
他才发现林澜也在旁边。林澜点点头,说:“是啊,想试试看,毕竟方向还蛮契合的。
”那一刻,江野突然生出一个念头。如果能加微信,至少以后有问题可以互相沟通。
他犹豫了一下,装作随意地说:“要不大家互加一下微信?到时候有消息也方便交流。
”他用“大家”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感,
主动拉了班里几个同样对王老师感兴趣的同学进了一个微信群,
包括林澜和她宿舍的几位女生。微信群建起来后,大家时不时分享面试消息。江野很克制,
只是在群里偶尔发言,从不单独私聊林澜。他明白自己和她之间的距离,
不敢表现得太过热情。几天后,王老师的面试结果公布了,江野和林澜都未被录取。
群聊很快变得安静,大家各自奔赴新目标。微信群依然挂在通讯录上,
只是鲜少再有消息弹出。江野偶尔会翻看聊天记录,心中莫名怅然。
新生的生活节奏逐渐步入正轨。江野努力让自己习惯平淡,把心动当作生活中的一丝涟漪,
不让它泛起更大的波澜。可每次在课间远远看到林澜和舍友走过,
他还是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心头某处微微发烫。那些藏在日常细节里的悸动,
像秋日里最柔软的阳光,总能在不经意间点亮他平凡的校园生活。渐渐地,
江野以为这份悸动可以随着时间自我消解,却不知道,
命运已经在不动声色间埋下了后续的因果。未来的某一天,当秋天的阳光再次洒进教室,
那束属于林澜的光环,还会再次将他心中的悸动点燃。第二章 秋日光环十月的校园,
天高云淡,树叶悄然泛黄。清晨的教室里尚有些寒意,江野裹着外套,从宿舍一路疾步赶来,
呼吸间满是新鲜而略带湿润的空气。他照例早到几分钟,坐在靠窗的位置,
将书包随手放在椅子旁。教室里还没几个人,他便静静望着窗外,任思绪随微风飘散。
这段时间,江野的生活规律而平淡。课业依旧繁重,实验室的项目进展缓慢。
他和林澜虽然加了微信,却鲜有私下交流,
微信上的“置顶群聊”只是偶尔有导师调剂的信息,彼此的生活并未真正交集。
江野告诉自己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业上,但心底那一处被微光触动的柔软,始终无法完全抹去。
一天早晨,讲台上的老师还在分析案例,窗外的阳光却早早地映出一圈淡金色的光晕。
教室气氛松散,大家三三两两开始小声讨论,有人趴在桌上休息,有人悄悄刷着朋友圈。
江野本想着下课后直接回宿舍,忽然听到身后一阵轻快的笑声。他转头一看,
是林澜和舍友在低声说笑。她的笑意极轻极浅,像秋风扫过湖面。就在这时,
清晨的阳光穿透教室玻璃,静静地洒在林澜的头发上。那一刻,
她的轮廓仿佛被细密的金线勾勒,连发梢都染上了明亮的色彩。江野心头微微一震,
莫名有些失神。他从未如此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已经悄然改变。课后,
林澜和舍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江野犹豫片刻,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快步跟了上去。
他装作随意地问:“最近实验室进展还顺利吗?”林澜微微一笑,说:“还行吧,
就是有时候数据不太理想。”她的声音温柔而自然,没有一点疏离。三人走到教学楼门口,
刚好遇上秋日的风。沈妍建议:“咱们周末去运动一下吧?羽毛球场新开放,听说挺好。
”林澜点头附和,江野便顺势应道:“那到时候叫上我吧,我球技还可以。
”他试图让语气不显得太过刻意,心里却已打起了小算盘。周末如约而至。
羽毛球馆内灯光明亮,人声鼎沸。江野提前到场,看到林澜和舍友们一起来了,
心情莫名轻松。组队的时候,他小心翼翼地提出和林澜组混双。对方答应得很自然,
两人配合默契,很快就在几场友谊赛中赢得一片叫好。每当林澜轻盈跃起、挥拍扣杀,
江野都觉得整个人被那道光环包围。他故意和林澜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不敢靠得太近,
也舍不得拉开得太远。比赛结束后,众人兴致未尽,围坐在场地边喝水聊天。
赵珊不知有意无意地打趣:“江野,你是不是看上我们家林澜了?”话音刚落,
林澜脸上浮现一抹羞涩的笑意,江野则愣住了,心跳如擂鼓。这天晚上回到宿舍,
江野坐在书桌前久久不能平静。他一遍遍回想着那束阳光下的微笑、运动场上的默契配合,
还有赵珊的半句玩笑。微信上,江野翻出聊天框,打了一行“今天和你打球挺开心的”,
最终却又默默删去。屏幕反射出他略显迷茫的面孔。自那之后,江野知道自己的靠近,
已经被对方的舍友无意间点破,而林澜则下意识拉开了距离。可他的心动,
已然在秋日的光芒下发了芽,再也藏不住了。江野试图在班级群聊中找机会约大家一起运动,
每次都假装不在意地私聊林澜:“要不要一起运动,出一下汗哈。”而林澜,
总是用微笑和礼貌回应,却再没有单独赴约。那些暧昧不明的可能性,
终究随着落日余晖一点点消散,只剩下江野心头不甘的悸动。夜色渐深,寝室静谧。
江野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第三章 若即若离十一月初的天气渐凉,秋风卷落叶,
校园里多了一丝深秋的静意。江野的课程依然紧凑,
但他发现自己对课表以外的事开始变得敏感——尤其是林澜的身影。
明明只是课间从讲台走下来、午后在操场边散步,又或者在图书馆排队借书的背影,
却常常在他的记忆里滞留得比任何专业知识都久。那之后的羽毛球局像是一道分水岭。
赵珊那句“你是不是看上我们家林澜了”虽是玩笑,却像一粒不合时宜的石子,
在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波澜。林澜的反应——不置可否的微笑,既不疏远,也不靠近,
更让江野心中泛起不安。他开始犹豫:她是真的不知情,还是已经察觉却选择保持距离?
他不敢贸然再约林澜出来,却又止不住想要接近。于是,他换了方式。每晚十点过后,
江野会发一条微信给林澜。有时候是某个专业的笑话,有时候是白天课堂上的一个细节,
有时候只是单纯地问一句“今天还好吗?”他尽量让对话显得自然,不带目的。但他很清楚,
自己哪怕不说,也早已暴露。林澜并不总是秒回,但几乎每次都会回复。
她的语气平静而友善,从不拒人千里,也从未真正敞开。就像一条宽阔的河流,
你可以站在岸边凝视,但始终无法涉渡其深。有时聊着聊着,对话会停在她一句“我要睡啦,
晚安~”之后,江野也就识趣地不再追问。他一边懊恼自己的被动,
一边又沉迷于这样“至少还在聊天”的幻觉中。
有一次他试着发了一张学校的黄昏图配上“今天傍晚的天真好看”,林澜只回了个“嗯,
好温柔的天色”。江野盯着这几个字看了很久,既欢喜又无奈。他明白自己无法再退,
也看不到进的路。十二月的风更冷了,大家都在忙着准备期末,实验室里开始有人熬夜,
连班级群都变得安静。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班长在群里发消息,
说学校附近的农场新开了一片烧烤营地,提议组织一次班级集体活动,
顺便“缓解一下复习压力”。提议一出,意外地受到了响应。大多数人都答应参加,
林澜舍友沈妍和江野舍友胡尧恰巧因为导师相同,被安排为烧烤搭档小组。那天阳光不错,
风大了些,但阳光正好。大家骑着共享单车,一路说说笑笑往农场出发。
江野默默走在队伍边缘,眼神却总是落在林澜身上。她今天穿着米白色的大衣,
围了一条深蓝格子的围巾,整个人像极了安静的水墨画。烧烤架点起来之后,
林澜挽起袖子开始处理蔬菜,动作轻巧而利落。江野也帮着搭火、搬烤架,
两人虽然分工不同,但偶尔交错,短暂的眼神交会间,江野心跳加快,却始终没有多说一句。
沈妍和胡尧在一旁拌嘴,赵珊则打趣着:“这组是怎么回事啊,全是做事不说话的类型。
”林澜听了笑笑,说:“安静烧烤,不是也挺好吗?”江野在一旁听得出神,
忽然被李望拍了一下肩:“你那肉串快糊了。”他这才回神。晚上烧烤结束,
大家围着篝火玩起了真心话大冒险。轮到江野时,赵珊又起哄真心话:“说吧,
你大学有没有暗恋过什么人?”江野低头笑了笑,轻声答:“可能有吧……但大多数时候,
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那一刻,他感到一阵轻松。因为他知道,这句话既诚实,
又足够含蓄。林澜没有接话,只是抬眼看了他一眼,像是湖面上未被风吹皱的一片水波,
静静地,绕过了他的期待。回到宿舍,夜已深。江野洗完澡,打开手机,
看到林澜发来一条:“今天的烧烤很好玩,晚安。”他盯着那行字,回了句:“是啊,
风有点大,但人刚刚好。”发出之后,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他知道,
自己的靠近依然在继续,只是这段距离,始终是一种若即若离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