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中国大地风云突变,“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如同一头失控的猛兽,瞬间席卷了每一个角落。
江树兰所在的学校,也未能幸免于难,往日朗朗的读书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喧嚣的政治口号和无休止的批判活动。
江树兰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女孩,她原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梦想着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却无情地将她的梦想撕得粉碎。
学校基本陷入了停学状态,学生们被卷入了各种政治活动之中。
一天,学校的大喇叭里传来了激昂的声音:“同学们,革命的号角己经吹响,我们要积极投入到这场伟大的文化大革命中去!
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让红色的旗帜在祖国的大地上高高飘扬!”
江树兰和同学们被这声音震得热血沸腾,他们放下了手中的书本,纷纷走出教室,加入到了***的队伍中。
“江树兰,走啊,咱们去参加批斗大会!”
同学张红兴奋地拉着江树兰的胳膊。
江树兰有些犹豫:“张红,我们这样不学习,整天搞这些活动,能有什么用呢?”
张红瞪大了眼睛,不满地说:“江树兰,你怎么能这么想呢?
这是革命,是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毛主席!
学习算什么,只有积极参与革命,才是真正的好学生!”
江树兰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好跟着张红一起去了批斗大会现场。
会场上,人们群情激愤,被批斗的老师低着头,瑟瑟发抖。
江树兰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
她不明白,为什么曾经和蔼可亲的老师会变成“牛鬼蛇神”,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这样的折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江树兰每天都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写大字报、开批判会、******……她的生活被这些活动填满,却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她的课本被扔在了角落里,落满了灰尘。
初中三年,就在这样的混乱中匆匆过去了。
江树兰原本应该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却只能在政治的漩涡中挣扎。
她的成绩一落千丈,曾经的梦想也变得遥不可及。
进入高中后,情况并没有丝毫的好转。
学校依然没有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们还是被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大革命中。
江树兰看着身边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变得疯狂而盲目,她感到无比的孤独和迷茫。
“江树兰,你怎么总是无精打采的?”
同学李刚关切地问道。
江树兰苦笑着说:“李刚,我觉得我们这样下去不行啊。
我们是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
现在我们什么知识都没学到,以后可怎么办呢?”
李刚皱了皱眉头,说:“江树兰,你不要这么悲观。
现在是特殊时期,等革命胜利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们要相信党,相信毛主席。”
江树兰无奈地摇了摇头,她知道,李刚和其他同学一样,己经被这场运动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去她的话。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辩论会,主题是“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意义”。
江树兰鼓起勇气,在辩论会上表达了自己对学业荒废的担忧和对正常学习生活的渴望。
她的话刚一出口,就引起了轩然***。
“江树兰,你这是在反对文化大革命!
你是反革命!”
一个同学站起来大声指责道。
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打倒江树兰!
让她接受革命的批判!”
江树兰被这突如其来的指责吓得不知所措,她委屈地哭了起来:“我只是说了实话,我没有反对文化大革命,我只是希望我们能有时间学习。”
然而,她的解释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遭到了同学们的孤立和严厉批评。
她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每天都要面对别人的白眼。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江树兰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地流泪。
她想念曾经的老师和同学,想念那些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日子。
她不知道这场噩梦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自己的未来又在哪里。
时光荏苒,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依旧肆虐着。
江树兰的高中生活也在这样的痛苦和煎熬中度过了。
她没有学到任何知识,却在政治的旋涡中失去了自我。
随着“西人帮”的倒台,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江树兰迎来了期盼己久的黎明。
然而,此时的她己经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那些荒废的岁月再也无法挽回。
“江树兰,现在好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学习了。”
张红兴奋地对江树兰说。
江树兰看着张红,眼中充满了无奈和苦涩:“张红,一切都太晚了。
我们己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那些失去的知识再也补不回来了。
一天,江树兰在家中正发着呆。
“树兰,别再发呆了,快过来帮忙。”
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打断了江树兰的思绪。
她应了一声,起身走向厨房。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江树兰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那本该是在校园里求知若渴、追逐梦想的时光,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彻底摧毁。
“妈,我有时候就在想,如果没有那场运动,我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江树兰一边帮母亲择菜,一边轻声说道。
母亲停下手中的动作,叹了口气,说道:“孩子,那是时代的错,不能怪你。
那时候大家都身不由己啊。”
江树兰苦笑了一下,说:“可是我真的好后悔,整个初中高中阶段,我几乎没学到什么知识。
我就觉得自己的青春被荒废了。
江树兰站起身来,心中默默地说:“虽然我的青春己经无法挽回,但我希望现在在校园中学习的孩子,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不要再经历我所经历过的痛苦。”
她的眼神中,悔恨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