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谯县曹家声名日盛之时,曹操与曹御身边渐渐汇聚起一群志同道合的少年才俊,其中便有袁绍、许攸、张邈、张超、娄圭和袁术。
一日,曹操听闻袁绍等人在城郊一处幽静的庄园相聚,便拉着曹御前去结识。
众人围坐在庄园的亭中,石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
袁绍率先举杯,他身形高大,神色间带着几分世家子弟的高傲,朗声道:“今日难得相聚,愿我等日后皆能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大业!”
曹操豪爽大笑,举杯一饮而尽:“袁兄所言极是,我曹操定不负今日之约!”
曹御则微笑着浅酌一口,静静观察着众人。
许攸身材清瘦,眼神透着精明,他兴致勃勃地谈起天下局势:“如今汉室衰微,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依我看,咱们需早做谋划,方能抢占先机。”
曹操不住点头,目光中满是赞同,转头看向曹御:“御弟,你心思缜密,可有见解?”
曹御放下酒杯,缓缓说道:“诸位所言甚是。
依我之见,咱们当下应广结人脉,吸纳贤才,为日后的大业积攒力量。
同时,需关注民生,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
娄圭轻抚胡须,点头称是:“曹御兄弟所言,正合我意。
民生安稳,根基才稳。”
张邈、张超兄弟为人豪爽仗义,与曹操一拍即合,几人畅谈着如何在乱世中建立功勋,言语间满是热血与憧憬。
袁术虽出身名门,但性格骄纵,他不屑地哼道:“就凭咱们几个毛头小子,能成什么大事?
还得靠我袁家的势力。”
曹操听了,心中不悦,但并未发作,只是冷冷一笑:“袁兄,英雄不问出处,日后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一番交谈下来,曹操的豪爽不羁、曹御的沉稳睿智,给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袁绍心中暗自思量,曹操日后定非池中之物,曹御也不容小觑;许攸则对曹御的谋略十分欣赏,觉得日后可多与他探讨;张邈、张超兄弟则认定曹操是值得追随的豪杰。
这次相聚后,他们时常往来,或在山林中骑马狩猎,畅谈抱负;或在书房中研读兵法,探讨时局。
在这段年少轻狂的时光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共同编织着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梦想。
此后一段时日,众人往来愈发密切。
春日,他们漫步溪边,看桃李盛放,商讨着如何在西方招募勇士,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
曹操挥舞着手中竹剑,高声道:“待我有了兵马,定要先拿下周边郡县,打出咱们的威名!”
曹御则蹲下身,捡起一块石子,在地上画出简易地图,分析着各地的地形与势力分布,耐心道:“兄长,出兵前需考量周全,这几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能抢先占据,进可攻退可守。”
袁绍在一旁抚着腰间佩刀,点头赞同:“曹御所言有理,不可盲目行事。”
夏日,他们于树荫下乘凉,听蝉鸣阵阵,争论天下谋士谁属第一。
许攸口若悬河,力荐自己心中的大才,引经据典阐述其谋略之精妙;娄圭却另有看法,提出不同观点,两人争得面红耳赤。
曹操听得兴起,大笑着拍案:“不管是谁,只要能为我所用,便是良才!”
曹御微笑不语,待两人争论稍歇,才缓缓道:“人才各有所长,关键是要放在合适位置,发挥其最大效用。”
众人皆陷入思索,对曹御这番话暗自佩服。
随着年岁渐长,他们的聚会少了几分年少的随性,多了许多对现实的考量。
一日,朝廷征兵的消息传来,众人齐聚商议。
袁术满脸得意,炫耀自家己备好丰厚钱财,可助他谋得一官半职。
曹操却一脸不屑:“靠钱财买来的官位,有何光彩?
我要凭真本事,在军中闯出一番天地!”
曹御也神色凝重:“此次征兵,是个机会,也是挑战。
咱们需借此扩充实力,同时谨慎行事,莫要卷入无谓纷争。”
最终,曹操毅然投军,凭借自身武艺与果敢,在军中崭露头角;曹御则留在后方,协助曹操打理家业,同时暗中联络各方,为曹操招徕人才、筹备物资。
袁绍凭借家族势力,也在官场谋得一席之地;许攸、娄圭跟随曹操,出谋划策;张邈、张超在地方上积累人脉,为日后起事做准备。
时光匆匆,曾经那群在庄园中畅谈梦想的少年,己各自踏上不同征程。
他们在乱世洪流中奋力前行,有的飞黄腾达,有的历经坎坷,而他们之间的情谊,也在权力、利益与命运的冲击下,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的热血盟誓,在现实面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场关乎天下归属、兄弟情义的宏大变革,正在缓缓拉开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