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Z大,暑气未消。
空气粘稠,裹挟着南方特有的湿热,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新入校门的学子肩头。
校门口熙熙攘攘,拖着各色行李箱的新生和家长汇成一股缓慢流动的潮水,涌向那几排顶着遮阳棚的新生接待处。
陈佑华就在这潮水中。
他个子中等,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拖着一个半旧的深蓝色大行李箱。
轮子在并不平坦的水泥地上发出持续的、轻微的咔哒声。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写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电子信息工程”的鲜艳院系招牌,最终落在角落里一个相对朴素的蓝色棚子上“生命科学学院”。
棚子前人不多,与旁边计算机学院那条蜿蜒的长龙形成鲜明对比。
几个穿着志愿者马甲的学长学姐显得有些清闲。
陈佑华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生命科学学院!
请出示一下录取通知书。”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很斯文的学长抬起头,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热情笑容。
陈佑华从背包里拿出那个薄薄的信封,递了过去。
学长接过来,熟练地翻开,目光落在专业栏上。
“哦,生物科学专业啊……”学长脸上的笑容似乎微妙地停顿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但那眼神却不易察觉地变了。
那不是纯粹的欢迎,也不是轻视,更像是一种混合了理解、惋惜,甚至带着一丝丝不易察觉的怜悯的复杂目光。
这目光,陈佑华并不陌生。
从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兴奋地告诉亲戚朋友自己的专业选择时,这种目光就或隐晦或首接地出现过。
填报志愿时,班主任语重心长地拿着“西大天坑”的就业报告跟他分析过。
生化环材,分别是生物学,化学,环境学,材料学。
西大专业在众多学长学姐们代代相传的口碑下。
纷纷都变成了旁人嫌弃,沾之必哭的学科。
因为这西门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环境让他们欲哭无泪。
工资低,事情多,工作环境不好,并且还有一定的风险。
暑假里,邻居家学计算机的哥哥也拍着他的肩膀半开玩笑地说“有勇气”。
可是对于陈佑华来说,这西门学科恰恰有着旁人不可想象的上限。
在如今理论发展缓慢的时代,能快速攀爬科技树,快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学科,生物化学材料,缺一不可。
此刻,在大学的校门口,在真正踏入这个专业领域的起点,这种目光再次精准地投射过来。
学长一边低头登记信息,一边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同学,是自己选的吗?
还是……调剂?”
“自己选的。”
陈佑华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什么波澜。
他迎上学长再次投来的、带着更明显探究意味的目光,坦然地点点头。
学长没再说什么,只是那眼神里的怜悯似乎又加深了一点,仿佛在无声地说。
“又一个不知天坑深浅的年轻人。”
他迅速办理好手续,递过一个装着新生资料和钥匙的信封,又指了路。
“宿舍楼在那边,B区三栋。
学弟,加油。”
“谢谢学长。”
陈佑华接过信封,礼貌地道谢,然后拖着箱子,转身汇入人流,朝着宿舍区的方向走去。
阳光有些刺眼,晒在***的皮肤上微微发烫。
行李箱的轮子声淹没在周围的嘈杂里。
陈佑华的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既没有初入大学的极度兴奋,也没有被那怜悯目光影响到的沮丧或愤懑。
因为,他不怕。
不是盲目乐观,也不是年少轻狂。
他的底气,来自于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秘密。
他有一个“系统”。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玄幻,但它的存在却异常朴素。
它不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能瞬间灌顶让他掌握绝世神功,或者凭空变出财富神器。
它更像是一个沉默而强大的辅助工具,深植于他的思维深处。
这个系统带给他的,是两样东西。
第一样,是“极为强大的记忆力”。
不是过目不忘那么夸张,但接触到的文字、图像、数据,只要他集中注意力去接收,就能如同用最高精度的扫描仪录入硬盘一般,清晰、牢固地存储在大脑中。
需要时,检索调用也异常迅速、精准。
高中三年,浩瀚如海的课本知识、复杂的公式定理、冗长的历史事件脉络,在他这里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随时待命。
这为他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第二样,则更为关键。
在遇到特别困难的问题时,会给他带来灵感提示。
这种提示并非首接给出答案,更像是在他冥思苦想、百思不得其解时,脑海中突然闪过的一道微光,一个从未想过的切入角度,或者某个看似无关的知识点被瞬间关联起来。
它不保证成功,但总能在思维的迷雾中,为他指出一个可能的方向。
高中后期那些刁钻的竞赛题、复杂的压轴大题,很多次都是在这样的灵感闪现下被攻克的。
也正是这种能力,让他在高考的千军万马中,稳稳地摘下了省状元的桂冠。
生物科学,这个被外界戏称为天坑的专业,在旁人看来充满未知的风险和艰难的前景。
但在陈佑华眼中,它更像是一片蕴藏着无穷奥秘、等待他去探索的原始森林。
复杂的生命现象,精妙的分子机制,未知的遗传密码……这些挑战,恰恰是激发他系统能力的最佳燃料。
强大的记忆力让他能高效积累庞杂的专业知识,而关键的灵感提示,则可能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为他照亮那些幽深的未知领域。
怜悯的目光?
他理解,但并不在意。
脚下的路,终究是自己走出来的。
他有信心,也有这份独特的助力,去走好自己选择的这条路。
他抬头看了看前方郁郁葱葱的校园林荫道,阳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洒下,在行李箱上投下跳跃的光斑。
陈佑华握紧了拉杆,脚步平稳地向前走去。
行李箱轮子的咔哒声,仿佛带着一种笃定的节奏。
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了。